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好心在送祝福,却遭到全网一片嘲笑。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这场盛事上,清华与浙大送上“撞脸贺词”——不仅内容一模一样,连标点和排版都复制得整整齐齐,像是双胞胎在一起抄作业,连错别字都不敢出岔子。


清华、浙大丢人丢到复旦门口!是草台班子原形毕露还是该AI背锅?


网友一查:好家伙,AI写的。

于是全网炸锅。但最丢人的,从来不是用了AI,而是——用了还懒得改、懒得润色、懒得过脑子。

堂堂顶尖高校,居然也成了“Ctrl+C Ctrl+V”的熟练工,简直是自砸招牌的教科书案例。


这贺词,到底烂在哪儿?


这篇所谓“贺词”,从头到尾散发着敷衍的臭味。不是AI的错,是人脑短路的杰作。来,扒一扒这坨“文化事故”。

一、语言:堆砌词藻,空洞如废纸

乍看之下,这贺词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像是古文考试的满分作文。“文枢百代”“铎声醒山河”“照寰瀛”“经纬天地”…… 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对吧?细品?全是空架子!

更别说“弦歌”“栋梁”“薪火”等反复出现,堆词而不见深化。

这些词堆得像座金光闪闪的假山,乍一看唬人,仔细一敲——中空!没场景、没语境、没灵魂,读完只想打哈欠。这不是贺词,是催眠曲。

尤其搞笑的一句是“薪火南渡守典章”。抗战爆发,复旦大学是西迁重庆,不是像清华、北大、南开向西南迁徙昆明,哪里来的“南渡”一说?用AI写,人得过过脑子审一审。

二、结构:流水线拼凑,逻辑去哪儿了?

文章套路老得像退休干部的讲话稿:忆往昔、展未来、送祝福。三段式,没毛病,但段与段之间毫无关联,就像把三块过期面包硬凑成三明治。每段开头一堆成语,后面一通空洞表态,完事儿。

复旦120年的历史呢?清华的个性呢?浙大的态度呢?啥也没有!这贺词换个校名就能直接发给隔壁技校,通用到像极一包厕纸,谁的屁股都能擦。

三、诚意:冷得像冰箱里的过期牛奶

高校之间的贺词,应该是敬意、共鸣、甚至带点学术圈的微妙“较劲”。这篇呢?冷冰冰,像份政府公文。复旦120年的故事——那些人物、精神、事迹——一个没提。清华和复旦的交集?浙大的情怀?统统没有!

这贺词换个名字就能发给任何单位,连敷衍都显得那么不专业。

一篇合格的校庆贺词,至少得做到:

表达真诚祝贺

展现高校间的文化共振

顺便给自己加点逼格

这篇?三项全挂!不真诚、不独特,还把自己的脸丢进了垃圾桶。这不是祝贺,是大型翻车现场。

这贺词华丽得像皇帝的新衣,隆重得像塑料花。字面光鲜,内涵为零;语气高大上,诚意查无此人。

原本该表达高校之间友谊、展现清华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人文风采,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损伤了清华的公众形象,让公众对其“文宣水平”产生质疑。

如果非要写,可以这么写:

清华、浙大丢人丢到复旦门口!是草台班子原形毕露还是该AI背锅?

这也是AI写的,但是经过了我的大面积修改和润色,大家觉得如何?


三记辛辣耳光,扇醒谁?


耳光一:AI无罪,人类摆烂才该死

别把锅甩给AI,AI只是个工具,蠢的是用工具的人。

清华、浙大,你们不是街头写手,是中国学术的门面!却把贺词交给AI,生成完不改、不看、不想,直接发!

结果?撞车翻车,事故现场堪比春运。不是AI笨,是你们懒——懒得检查、懒得思考、懒得动脑,因为即使使用AI创作,如果不是懒得用心,输入极其简单的提示词,AI也不可能输出一模一样的内容。

这才是不忍直视的罪魁祸首。

耳光二:词越花哨,心越空虚

现在的高校贺词像在比谁更会堆砌古文,谁的成语更冷门、对仗更工整。仿佛“铎声”“寰瀛”“弦歌”一出,就有了文化味儿。

结果呢?词越华丽,感情越稀薄。贺词变成模板拼图,文化成了修辞比赛。这不是AI的错,是你们被“官腔”“套话”洗脑太久,早就忘了怎么真诚表达。

耳光三:顶尖高校,咋成了模板工厂?

清华、浙大,中国的学术天花板,本该是思想、语言、美学的领跑者。结果呢?一篇复制粘贴的贺词,直接自降身价,摔成公关灾难。

连高校都开始“用AI替代思考”,那还指望谁认真写作?文化靠仪式传承,但不是靠AI模板敷衍。你们这是自砸招牌,还顺便给高校圈抹了黑。


写作,是思考的姿态;表达,是态度的投射。

在这个AI满天飞的时代,不思考、不判断、不打磨的表达,只会让你在公众面前出尽洋相。

愿这场“撞车”不只是网络上的笑料,而是警钟——

技术可以省时,但诚意不能代工。

模型可以调用,但尊重必须亲为。


你怎么看这场贺词翻车秀?

是AI背锅,还是草台班子原形毕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