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美国众议院以231:196票通过了新一轮8000多亿美元的军费预算。而这笔钱将用于“更新武器系统、加强全球军力”。但就在华盛顿沉浸在“国防优先”的胜利感中时,马斯克却发出警告:“美国政府要完了。”马斯克为什么这么说?美国又在面临着什么局面呢?
一
马斯克为何这么说?
实话说,马斯克的警告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美国财政状况的冷静分析之上。他看到的不是单纯的军费数字,而是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危机。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债总额已飙升至令人咋舌的程度,仅利息支出就已超过五角大楼预算,且仍在不断攀升。这种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就如同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只能不断借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美国2023财年国防预算已达到8579亿美元,如今又新增8000多亿美元军费支出,这将使美国军费开支接近全球军费总支出的40%。
但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经大到超过承受能力了。
马斯克深知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他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当你每年支付的利息超过国防预算时,这个系统已经崩溃了。”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国债利息支付额已超过8000亿美元,与军费预算相当。如果利率继续上升,到2030年利息支出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巨额军费支出发生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对抗通胀的背景下。高利率环境意味着政府借贷成本急剧上升,而增加军费支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财政压力。马斯克看到的正是这种“双重挤压”效应。
一方面利息支出飙升,另一方面可自由支配支出仍在大幅增加,尤其是军费开支。
看得出来,美国经济问题的确已经很严重了。
但美国真的完了吗?
二
美国完了吗?
对此,我们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期待。
美国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财政挑战,但断言“美国完了”可能为时过早。
不可否认,美国的债务陷阱正在形成。巨额债务利息正在挤占美国其他关键领域的投资,比如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2030年联邦政府每收入1美元就需要支付0.4美元用于利息和社保支出。
政治极化也使得这些问题难以解决。
美国两党在债务问题上相互指责而不是合作,导致结构性改革迟迟无法推进。军费预算的轻松通过与社会福利、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艰难前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美国的政治优先级错位。
最重要的是,美元霸权也在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国能够通过发行国债轻松融资,但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全球悄然兴起。金砖国家正在讨论建立替代SWIFT的系统,多个国家开始使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这势必会对美国债务融资模式构成长期威胁。
美国目前面临的局势,确实足够严峻。
但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的韧性依旧存在。
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全球领先,硅谷仍在产生突破性技术;美国大学占据全球顶尖学术机构的大部分席位;美元目前仍是无可争议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显示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在我们以为在新冠疫情和全球能源危机双重冲击下,美国经济会一蹶不振时,它居然奇迹般表现出了相对韧性,失业率相对来说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盈利能力总体强劲。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是否能够在其优势被耗尽前解决结构性问题。
历史表明,大国往往不是被外部挑战击败,而是被内部问题拖垮。罗马帝国并非一日灭亡,而是在不断扩张军力和忽视内部问题中逐渐衰落的。
美国需要直面的,本质上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自己忽略现实不断想要扩大的野心。
三
中国怎么办?
形势之下,中国肯定会受到影响。
最需要关注的是,亚太地区军备竞赛风险很可能会上升。美国大幅增加军费并将重点放在“更新武器系统、加强全球军力”上,很可能导致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化程度提高。
同时,全球经济稳定性也会面临挑战。美国债务问题如果恶化,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作为最大债权国之一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难免受到冲击。
美元贬值或美债违约风险都将对中国外汇储备构成威胁。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一点,就是技术竞争可能加剧。美国军费中相当部分流向高科技武器研发,这可能会加速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拉大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
加强国防建设自然不必说,这是能发展的前提,只有拳头够硬,才有机会谈其他的。
但同时也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比如说可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在贸易化强度如此大,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也很必要。
总之,美国如果还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不断加大对军事力量的投入,扩大自己的债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最后会造成风险外溢,中国不需要担心“美国完了”与否,而需要聚焦于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历史从不奖励短视的冒险家,而是青睐那些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