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这话说的其实没有错,正所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但是蒋介石的“功劳”可不止于此,除了是“运输大队长”之外,蒋介石其实还是“征兵办主任”。
1950年初,解放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00万人,其中280万,都是“解放战士”,也就是昔日国军的成员。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融入我军,成为革命阵营的一员呢?
我军的俘虏政策
“解放战士”中的大多数,其实都源自于国军战俘,因为无论是之前的国共十年内战,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国军起义部队相较于被俘的人数,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生产解放战士”的关键,在于我党我军的俘虏政策。
我军的俘虏政策起源于1928年2月18日,毛主席当时在宁冈县茅坪攀龙书院门口召开的军民大会上如是宣布:“不打骂俘虏,不掏腰包,受伤者给予治疗,愿留的收编入伍,要走的发给路费。”
之后两个月时间内,我军就形成了初步的俘虏政策。
当时间来到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中更是将这一俘虏政策系统化、长期化,但是这次会议也确定,政策不适用于国军军官。
因为我军的这一政策,很多俘虏反而主动要求加入我军,因为国军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小兵连饭都吃不饱,军饷更是经常被长官盘剥,长官打骂士兵,老兵打骂新兵,这都是常态,这种日子,又有多少人愿意过呢?
1928年底,毛主修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边区红军的主要兵源源自于敌军俘虏。
1931年5月31日,第二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时,为了应对接踵而来的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会议决定,为了扩大红军的迫切需要,以后一个俘虏都不能放走。
但是“一个也不放走”只是特例,并没有成为红军的长期政策。
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俘虏政策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俘虏,我们的政策依然是“自愿去留”。
朱老总在1940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就强调:“我军对俘虏兵的政策是,凡没有不良嗜好、品行端正、自愿留在我们部队服役者,可以收留 其余一律遣送回家。在这 一 点上,宁缺毋滥。”
但是并非没有特例,黄桥战役后,毛主席就专门致电陈毅,要求俘虏一个不能杀,大多数官兵和知识分子要留用。
而在解放战争爆发后,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由于当时敌我总兵力的现实差距,以及考虑到释放敌军战俘可能导致他们回归国民党军队的可能性,我军政策发生变化。
我军在俘虏政策的执行上有所变动,不再无条件的释放敌军战俘。
凡是有看管条件的情况下,主要以对战俘的感化教育为主,力求争取他们加入我军部队,对于被敌人抓来的壮丁,则考虑直接释放。
对于实在不愿加入我军的敌军俘虏,在查明没有黑历史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被释放的,那么对待这些敌军战俘,我们具体采取了哪些做法呢?
改造俘虏兵
其实“解放战士”中,家庭成分为贫农的占比也达到了70%,中农、雇工和其他贫民的占比则达到了25%。
出身于地主富农以及其他阶级的,仅仅只有5%,这说明大多数的国民党军士兵,其实也是工农出身,他们和解放军战士来自一个阶级。
解放军战士们当年吃过得苦,受过得罪,他们都吃过,也都受过,解放军战士参加革命的理由,一样也可以成为他们参加革命的理由。
教育俘虏兵最好的方式,就是诉苦大会,一般流程就是指战员们先倒苦水,后挖苦根,让大家明白什么叫做剥削,什么叫做阶级。
挖苦根,自然就是挖到蒋介石所代表的“三座大山”,于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彻底挖掉苦根,也就成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在全军诉苦运动中,解放战士的苦水其实最多,教育效果也最明显,因为他们除了在家庭吃尽了地主的苦之外,加入了军队还要吃上峰的苦。
在国民党军队里,穷人是吃不开的,也没有什么晋升渠道,即便是一些思想糊涂的兵痞,在现实面前,往往也能够被改造过来。
只不过改造的过程会相对困难,华东野战军某部就有一名兵痞就十分偏执。
大会上,干部在控诉蒋介石和美国人。
这个人就嚷嚷道:“蒋介石哪里压迫人了?我是贵州人,从贵州坐飞机到浙江,又从浙江飞到南京,从南京飞到徐州。你们说说,没有他,我哪里坐的了飞机?美国人帮助中国打日本,又给钱,又给枪。”
他还说:“美国人说我们有夜盲症,给我们吃鱼油,长官要收走,美国人不让,要看着我们吃,给我们治病,你说他哪里坏了?他怎么就侵略了?”
这种人,就属于没有认识到美国人的真实目的,仅仅只是被美国的表象所迷惑,不清楚蒋介石和美国的真正所图。
但是这个人同样也认为,我党把他抓了,又不杀他,那便是对他有恩,所以他也就留在部队,踏踏实实的打仗。
只是说蒋介石和美国的坏话,他一概不认,诉苦大会一概不参加。
对他这种情况,战士们先从生活上团结他,有目的的和他一起吃饭闲谈,有时候也带着他一起去诉苦大会。
他很反感,直到听到一个解放战士诉苦,父亲死了,母亲出卖自己养大了他,结果他被国民党抓壮丁带走,母亲活活饿死。
大家都哭了,那兵痞也哭了,旁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这人的过去和他一模一样。
大家紧接着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诉苦?”
他说:“这些事情和蒋介石、和美国人没有关系,不是蒋介石和美国人让他这样的。”
虽然还是没认清,但是却开了个好头,之后经过大家的启发,他才慢慢的觉悟。
除了诉苦大会之外,我军对待解放战士是一视同仁的,要知道在国军内,最缺少的其实就是一视同仁,这样的对待也让解放战士对我党我军更有归属感。
同时这也让他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战,国军第六十军因为出身滇军而屡遭排挤,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其他国军称之为“熊60”。
最终在军长曾泽生的带领下起义,就此成为我军的第五十军。
结果就是这个第五十军在朝鲜战场上,一度攻克了汉城,成为1840年以来我军唯一打下敌国首都的部队。
可见不是兵不好,也不是将不好,就是国民党不好。我们解放军,就是用蒋介石训练好的兵打败了他!
参考资料
《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溶化改造俘虏兵的》 郑林华
《“解放战士”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 江林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