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亲口表态,70多万俄军已经上了战场。与此同时,特朗普口风也变了,声称俄乌停火“还没到时候”。那么,如今俄乌局势情况如何?特朗普的表态又传递出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9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透露,目前在乌克兰前线作战的俄罗斯士兵已经超过70万。这是他第一次明确点出这个规模,也让外界对俄乌战场的持久性和烈度有了新的认知。
普京强调,俄罗斯在前线的兵力不仅庞大,还需要考虑他们退役后的社会安置。这是一个超出战场的问题。70多万人的参战队伍,意味着战后必然会有大规模退伍军人群体,这些人如何融入社会,是未来俄罗斯政治与经济都无法回避的挑战。
普京说,不是所有参战人员都适合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但必须挑选出一部分有能力、有意愿的人进入公务员体系。这说明俄罗斯政府已经提前在为战后做安排,即使战争没有结束,也在考虑战后的稳定性。这番表态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俄罗斯对长期消耗已经做好准备,甚至不排除将战争转化为持久战的态势。
有分析称,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兵力大约在130万上下,而乌克兰的现役兵力约为90万。如果普京所说70万人的规模属实,那就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俄罗斯军力集中在乌克兰战场。这不仅展现出俄罗斯的战略决心,也折射出俄军对于战场主动权的掌握。与之相比,乌克兰虽然获得了北约和美国的武器支持,但其人力动员和持久消耗能力远不及俄罗斯。尤其在进入秋季之后,俄乌都面临新的考验:乌军要防御俄军可能的能源设施打击,俄军则要巩固战果,保持前线稳定。
与普京的坚定形成对比的,是特朗普口风的反复。就在18日,他在“空军一号”上被记者问到现在是否是俄乌停火的时机时,他回答说“感觉还不到时候”。而在稍早些时候,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时还显得乐观,说希望能很快带来好消息。
特朗普的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表态,引发外界关注。他甚至还加了一句:“但如果时机合适,我会非常严厉。”这种模糊的承诺,不像是明确的政策立场,更像是政治话术。特朗普在处理俄乌问题上的摇摆,正说明美国内部政策的不统一,以及他本人对俄乌冲突的复杂态度。
要知道,特朗普近期还高调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甚至扬言要惩罚与俄罗斯有能源贸易往来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威胁不再被他反复提及。相反,他现在把矛头指向了欧洲国家,特别强调欧洲依旧在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种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俄罗斯不可能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停止行动,乌克兰不可能主动放弃领土,欧洲各国则陷入利益矛盾,既要表现出支持乌克兰的姿态,又舍不得放弃俄罗斯能源。美国在这个时候更愿意保持模糊,既不全面介入,也不彻底抽身。特朗普模棱两可的表态,正好符合这种策略。既能安抚国内要求强硬的声音,又避免把美国过度拖入欧洲的战争。
事实上,战争的残酷现实在于,它并不会因为某个领导人的一句话就停止。特朗普的政治算计、欧洲的利益考量、乌克兰的坚持、俄罗斯的强硬,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冲突会继续下去。未来的“适当时机”或许根本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未必能真正带来和平。
对俄罗斯来说,70万大军参战已经是摆在桌面上的事实,这支庞大的力量就是谈判桌上的最大筹码。对乌克兰来说,再多的军援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劣势,只能支撑消耗。对美国而言,拖延就是最有利的方式,既维持了对欧洲的影响力,又避免自己陷得太深。
俄乌冲突打到今天,已经不再是谁更强硬、谁更软弱的问题,而是大国之间战略博弈的较量。重重因素叠加之下,注定俄乌冲突不会很快结束,即便外部力量想要推动停火,也会发现难度远超想象,就像今天的特朗普一般,看清现实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改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