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导读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在访谈中表示:
一旦中国实现了芯片生产的独立自主,中国一定会进一步扩大对海外市场的出口。到那个时候,中国芯片的独立自主将会造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芯片革命。
当美国向中国发动关税战的时候,有美国BBC的记者问我中国会怎么办,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占中国总出额的15%,这15%的市场丢了,中国应该怎么办。
我说我们不在乎,中国已经发展了5000年,如果你美国要欺负中国,如果你打算将中国拒之门外的话,那么中国就已经做好未来5000年没有美国市场的打算了。
市场依赖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于那些深耕美国本土市场的企业来说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压制其竞争对手。但是对于那些核心市场在中国的美国企业来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会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减弱。
参考资料:
受损最严重的产业就是美国的汽车工业体系,不管是福特还是通用,其财报当中均提到了因关税问题导致公司的整体利益受损,福特的损失达到了8亿美元,通用的损失达到了11亿美元。
据福特、通用、斯泰兰蒂斯三家车企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会让美国的汽车工业体系出现7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
尽管福特开创了汽车流水线生产,带领美国走向工业国家,但是现阶段的美国汽车体系严重依赖于全球市场分工。
每辆美国生产的汽车,其内部大约有5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零部件既有车身材料,又有控制芯片。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铝材等制品征收50%的关税、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后,美国车企需要承担大量的额外成本。
在中国宣布对稀土材料实行出口管控之后,美国车企出现了腹背受敌的情况。不但要面临着关税问题造成的额外成本,还要面临着材料断供所造成的生产线停滞。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曾代表福特、通用、现代、丰田等国际汽车集团上书美国政府,要求想办法解决稀土材料断供的问题。
据央广网发布的报道显示:
美国通过关税抬高了本土生产成本,这不但不能增强竞争力,还会削弱对资本的吸引力。并且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席卷了全球产业,日本对美汽车出口规模暴跌25%,导致其部分汽车供应链出现裁员潮,整个发展体系被全盘打乱。
参考资料:
产业革命
芯片产业经历了三次产业大革命:
第一次是美国工程师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美国企业成为了芯片产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第二次是美日半导体竞争,美国通过施加关税、封锁市场等手段迫使日本芯片企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第三次则是中美之间的芯片战争,美国使用的方法依然是当年对付日本企业那一套。
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中国并没有跟日本一样和美国签署和解协议,而是选择在被制裁的情况下一边发展成熟芯片,一边发展先进芯片。在成熟芯片自主可控后,开始进行扩产,依托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进行出口,将销售成熟芯片所获的利益投入到先进芯片的研发当中。
中国芯片的产能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出了作用,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表示,中国大陆的成熟芯片产能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该优势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芯片的规模化效应正在蔓延到全球各地,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产品中至少包含一种中国芯片。并且中国芯片的整体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3%,其稳定性和性价比极高,让许多美国企业都无法拒绝。
相对比来说,美国的本土芯片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产能劣势。尽管美国芯片占全球总市场的50%,但是其本土制造的芯片仅有20%左右,剩下的均为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代工生产,短时间内无法将大量的产能转移到美国本土,这也是美国现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主要因素。
芯片的制造涵盖了多个环节,其参与的力量可能多达数十个国家企业。中国大陆企业不仅提供了全球33%的传统成熟芯片,并且还占据了全球封装产业64%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深度参与国。
美国单方面对中国技术进行封锁,迫使中国企业与全球化脱节,其不但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影响,更为重要的则是对美国企业外加上全球芯片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冲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