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私募大佬林园与一众高净值客户进行了一场“私享”交流。现场言辞直率,远比平日镜头前的表述更为犀利。

在谈及投资逻辑时,林园将“赚钱的本质”逐条剖析,并直言:股票投资就是“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资事堂获得了这份“私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发言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精彩语录:

1、股市在全球都是这样的: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2、一个人做一件事能不能行,关键看他有没有韧性,能不能坚持

3、在股票市场上,如果想做成事,365天都要关注。

4、投资和金钱关系不大,而是和人的意义有关。

5、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泼冷水,其实一个人有激情的时候就要让他去做。年纪大了就没办法了,时间不会倒回去。

6、“与吃喝相关的企业倒闭概率极低。”

7、要看到人口的变化,很多行业的旧有逻辑已经不成立了,今天再去投部分消费品,可能都没有未来。

8、“特别是与“嘴巴”相关的行业,现在就是买入时机。只有不断买入、持有,等到泡沫出现,才会迎来巨大的回报,这是确定的趋势。

投资“赚钱”的关键

我们每年都要见很多人。去年大概见了5000多人,到访我们公司的也有2000多。过去一个星期,我们也见了大概超过500人。我发现现在投资实际上是跟着市场的热度走的。股票市场热了,大家就有兴趣;市场一旦冷却,很多人就不来了。

我通常说,一个人做一件事能不能行,关键看他有没有韧性,能不能坚持。我也在不断总结,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赚钱,根子上在于他能不能分清楚好坏。如果连好坏都分不清,他不可能赚钱。

今天市场好的时候来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不来了,这样的人肯定不行。长期来看,真正成功的企业家、百年企业,不管环境好不好,他们始终在里面坚持,这点很重要。

我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我很火,很多客户把孩子送过来让我培养。当时我说可以,但两年后熊市来了,一个都见不到。在股票市场上,如果想做成事,就要把它当成事业。这不是兼职,365天都要关注。

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股市在全球都是这样的: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天天想着赚钱,这个理念是不对的。

全世界的钱不可能都让你一个人赚完。很多人说自己做过这个、做过那个,但我问他有没有钱,如果没钱,那就是不行。结果才最重要,能挣到钱就是行的,挣不到钱什么都不是。

前两天我去了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大概在2017年、2018年才开始,现在已经上市,市值200多。我问他们怎么挑选项目目标。他们说是从1000多个品种里筛到11个,最后成功的只有两家。

(投资项目)这和金钱关系不大,而是和人的意义有关。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回来后问大家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他们讲了很多,我的体会是:后代应该怎么去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今天二十多岁,什么事都不做,我也一定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年轻有激情时大胆做

所以一个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今天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在这里多说几句,因为这是我的体会。

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别人。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泼冷水,其实一个人有激情的时候就要让他去做。年纪大了就没办法了,时间不会倒回去。

所以我那天去上海那家公司后,也在想我应该怎么引导孩子走路。只要他有兴趣,就应该去支持,他能少走很多弯路。我常说,我们的孩子有我们在后面加持,比别人轻松很多。

投垄断买卖

回到投资,我今天讲的第一点:最重要的是投垄断的买卖。所有的竞争都会带来风险,独家生意才没有问题。

第二,从财务指标来说,我一直强调要有“锚定资产”,越多越好。

很多学者都不理解什么叫锚定资产,我的理解就是兜里的钱。一个人说得再多,没有钱还是穷人。大钱不缺、小钱却经常短缺的人,也是不合格的投资者。这样的状态下,去投资就是错误。

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经济走势在变化,如果投资者兜里没钱,还要去投资,那风险就很大。部分企业家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兜里没现金。过去几十年的投资环境,几乎投什么都能赚钱,但今天不是这样了。现在更需要强调财务安全。

另外,还要看到人口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很多行业的旧有逻辑已经不成立了。所以今天再去投部分消费品,可能都没有未来。

因此,总结起来:第一,要投垄断,独家买卖。第二,要投未来的大行业。比如昨天我们看到机器人,这就是未来的方向。我来这里也是为了学习,了解未来的世界。

老龄化产业是确定赛道

我坚信方向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行业方向选对了,才是正确的。人口趋势是一个现实问题。

现在年轻人的婚育问题,需要重视。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我过去十年之前已经开始考虑老龄化问题,这是确定无疑的方向。十五年、二十年以后,大家可以验证今天的判断。

中国目前78岁以上的老人不足3000万,但到未来二十五年,可能会增加到一定量级。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规律。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人口高峰,这些人逐渐进入高龄,老龄产业将是确定的赛道。

老年人疾病大多难以根治,只能延缓。例如肾病、癌症等,只能推迟发病时间,无法彻底治愈。延缓生命的成本极高,临终前几年花费的医疗费用甚至可能超过之前一生的总和。这意味着,围绕老龄化和延缓生命的投资方向,是肯定正确的。

长期跑下来才见真章

科技方面,AI是一个大方向,但我更看重长期坚持的力量。我的投资方法是长期持有,不轻易卖出股票。

有人说这样笨,但我认为长期跑下来才见真章。

事实证明,长期坚持是正确的。我十多年前布局的公司,到今天依然在持有。我常开玩笑说,这可能会让我成为未来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虽然是玩笑,但并非没有根据。别人终究会卖出,而我不会。

等到泡沫出现

上周在重庆有一次会议,大约300人参加,其中包括某地中医药学会的一位负责人。我向他讲了老龄化投资的案例,他当晚失眠,第二天又来办公室继续交流。他说我给他“洗脑”,坚信这是发大财的方向。

我举例说,中国的中药老字号,它们的产品我都有,也长期持有。过去两年我调查发现,这类药物在普通人群中的用量不大,但在78岁以上人群中,用量会大幅增加,有的患者一天要吃二十粒以上。这个需求量的差异说明老龄产业空间巨大。

从行业选择来看,“嘴巴”相关的行业最稳定。吃喝相关的企业,过去一百年累积利润占社会总利润约79%,而其他行业加起来只剩25%。钢铁、飞机等产业虽曾改变世界,但很多巨头最终消失了。

相比之下,与吃喝相关的企业倒闭概率极低。

因此,投资要明确:第一是行业选择,第二是成长性。很多行业在特定时期成长,但最终消失。成长性要结合方向来判断。

不碰地产

2017年前后,我就明确表示不碰地产。虽然中国的有钱人大多靠地产,但我始终认为不对。

全世界的大市值地产商集中在中国。同样,银行靠利息赚钱,所有企业都在为银行打工,这种模式对社会整体并不合理,所以我也不参与。

投资需要常识性的判断。

顺应趋势

医药和养老产业是确定性方向。全球头部医药企业市值在2万亿、3万亿,而我们最大的只有1000多亿,空间极大。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这就是万倍的潜力,不是空话。

投资本质上要顺应趋势。我经历过无数次市场低迷,但真正赚大钱,都是在浮亏时不断加仓。买入后股价下跌,是很正常的,但只要方向正确,就要持续投入,坚持持有。

特别是与“嘴巴”相关的行业,现在就是买入时机。短期亏损不可避免,但长期来看,只有不断买入、持有,等到泡沫出现,才会迎来巨大的回报,这是确定的趋势。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