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台村泥石流现场。受访者供图
母亲已经失联两天了,陆涛急得两天两夜没合眼,一方面安慰自己,只要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方面也感觉希望渺茫,母亲很可能已经被泥石流吞没。
85后的陆涛的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杨家台村,年过六旬的母亲跟有听力残疾的二叔一直在农村老家的自建房里生活,自己和妻儿生活在数十公里外的北京市平谷区。
“7月27号晚上,我还跟我妈打电话,她说家里下大雨,感觉要发大水了,我跟她说明天带着孩子去老家接她,孙子也想奶奶了。”陆涛说,母亲不习惯随时带手机,有时候找她要靠监控对话,但到次日清晨打开手机监控,却没有画面信号了。
近日,兴隆县连遭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致部分道路中断、村庄失联。这一辖区的杨家台村位于北京平谷区、北京密云区和承德兴隆县“三地交接”的山谷地带。27日晚间到28日凌晨,杨家台村在大雨的冲击下发生泥石流,不仅大量房屋受损,路、水、网、电一度全部中断。
遇难者家属等多位受访者介绍,目前该村失联者有十几名,其中包括已经发现遗体的五名遇难者。南方周末记者获悉,除了村民及亲属的自发救助,7月29日午后至7月30日午前,河北辖区的消防救援队、武警部队以及部分当地民间救援力量已经陆续到达杨家台村展开救援,为受灾村民提供了饮用水、食物和一些安置救援支持。为了防范后续降水可能发生的二次泥石流,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有序开展人员转移。
村道上满是乱石。受访者供图
翻山蹚水寻亲
综合多位受访者介绍,杨家台村地处山谷,当地居民主要靠种植庄稼和果树为生。因地理位置偏僻,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村中主要是老人居住,多在55-85岁之间,恰逢暑期也有一些孩子。该村上百户,共有六个小组,从西到东依次排序,受灾最严重的就是临近山脚的四组和五组。
找不到母亲,陆涛联系了住在老家附近的亲戚帮忙寻找。“我弟说让我赶紧回家一趟,说我家的房子情况很不好,人(妈妈)也没找到。”弟弟隐晦的措辞让陆涛心头暗惊,路上临时准备了一些水、干粮和手电,匆忙往家赶。
在离家十几里的地方,泥石流阻断了主干道,车子被迫停在路口的一个山脚下,想要回家只能翻山。“我们冒着雨、拄着棍子、举着手电爬山,还要蹚过一条河才能到村里。”即便是有弟弟的接应,陆涛到家时也已经是28日晚间10点多了。
暴雨中的杨家台村让陆涛感到安静得可怕。“下雨路上见不到什么人,很多房子都被泥水冲没了,到处都是石块和淤泥。”陆涛老家的四合院,大部分已经被泥石流淹没,有两间房子已经完全被摧毁,部分房屋被淹没过半,院子里的机动三轮车也被泥水压得变了形。
陆涛拿着手电筒四处寻找母亲,微光扫过了小院里的每间屋子,也翻遍了所有能藏人的柜门,不管是生是死,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痕迹。
“你明白吗?到处都是泥!到处都是石头!我什么都弄不了什么也挪不动!”他的声音颤抖了起来。
受访者提供的29日视频显示,杨家台村依山傍水而建,暴雨后,有山体大面积滑落,泥水裹挟砂石摧毁房屋的痕迹随处可见,有房屋被淹没到只剩屋顶,有建筑被冲击得只剩碎石,几辆小轿车陷在淤泥里翻立着,厚重的土黄色泥泞遍布村道,浑浊的雨水顺着环村的小河湍急下流。
“28号早上4点多,我爸给我打电话,说家里下雨了,水挺大的。五十多年前我大爷跟我二大爷就是在老家被大水冲走的,我感觉他有点害怕。我们聊了一会就挂了,等到5点多我再给他打就打不通了。”村民杨武介绍,他远在南方跑运输,老家只有父母在住。
“我的三大爷大妈也没了,他们的孙子也是我的一个侄子,还让我帮忙把遗体从泥石堆搬到一个平面上,他们的房子全毁了,两位老人是在泥里被挖出来的。”陆涛回忆,看到逝去的老人,他一直安慰自己,雨这么大,母亲可能在哪躲着。
李静是在7月29日上午收到父母遇难的消息。28日凌晨两点多,她居住的兴隆县六道河镇也暴雨如注,当地政府下达了人员转移通知。得知危险程度后,她马上给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但是怎么打都打不通。次日早晨8点村里有人告诉她,父母都出事了。
29日下午4点多,那时候雨还没有完全停,经过几个小时的翻山蹚水,李静终于在面目全非的老宅中看到了父母的遗体,几天前还跟父母通过话,彼此问候日常,没想到那次竟是跟双亲的最后一次说话。
因为山路崎岖,道路受阻,无法按照村里的传统安葬。李静只能先简单就地安置,等待灾情过后再做打算。
多名村民提到,虽然夏季时常有暴雨,村里地处山谷,但是杨家台村附近绿植覆盖率很高,几十年来从未发生泥石流。“我想过下雨会不安全,也想过可能会发生水灾,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泥石流。”李静说。
道路被冲毁。受访者供图
跨区救援问题待解
7月27日夜间,住宅位于临河临山的村民在村干部组织下,向村中两三个地势较高或者距离山洪较远的村民家中聚集,以躲避洪峰,等待救援。
“那天(27日)晚上,我二叔跟我妈都往外跑,还在门口碰到了,二叔说我妈跟她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跑开了,我二叔听力残疾,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后来再也没见到人,我二叔跑到一处高地躲过去了。”陆涛说。
28日-29日这两天,在外务工或者居住的年轻人陆续知道了家中老人受灾的消息,他们联系不上亲人,也联系不上在村里的熟人,不少离得近的年轻人开始自行组织起来结伴进山。
“我们这些年轻人就组织起来,进村的进村,打电话的打电话,到处想办法。”杨武说,因为主干道被淤泥堵住,年轻人主要是通过爬山进村,不能到现场的人就四处打电话求助,在网上发帖,向应急部门、各类救援组织求援,“很多救援队说,没有应急部门的邀请函不能来”。
综合多名民间救援队负责人介绍,按照应急部门的规定,外地民间救援队跨省救援前需要向灾区所在应急管理部门开具邀请函,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备,获批后方可出发。
南方周末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河北省沧州市十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在29日下午1时许到达杨家台村。据了解,29日晨间,当地应急部门已经获悉杨家台村的灾情,9时许调配消防救援人员奔赴现场,因为通信中断、道路受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抵达。
“因为这个村的具体情况未知,所以这批救援人员主要是带着卫星电话等专业设备先去了解下具体情况,把灾情信息向外传递,以备后续进一步安排有效救援。”河北消防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综合多位村民介绍,29日午后到30日午前,河北辖区的消防救援人员、武警队伍、承德一些民间救援组织先后进入杨家台灾区。救援人员陆续向灾区提供了饮用水、食物等物资,并转移了部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受灾人员,对暂时不能离开的人员进行了安置。30日,为了避免后续降水带来的衍生灾害,组织了全员转移。
不过,大部分村民依旧感到,救援得太迟。“28号凌晨泥石流下来,一天多才来人,如果我们不是四处求救,到处打电话,他们可能现在都不知道。受灾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真被山洪冲击了,不可能撑到这么久。”杨武说。
对于救援的迟来,受灾村民认为与山洪突然、受灾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各地的救援力量不能有效协同有关。
“救援力量不能自己擅自行动,跨行政区特别是跨省的这种救援,不仅需要向属地部门的主管单位报批,还需要跟灾区救援力量的主管部门沟通,双方协同好了才能行动。”一名应急救援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越是规范的救援力量越是如此。
一名民间救援组织负责人介绍,地区协同问题,在跨行政区域的灾情救援中尤为明显,区域限制往往使得救援难以及时响应。“这种问题需要更高一级的主管部门的关注和协同。”
7月29日-30日,杨家台村的天气开始放晴,水势略有放缓。村民给杨武传来了父母在一处安置点休息的视频,他的心终于可以落下了;陆涛的母亲还是杳无音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也越来越沉;李静依旧沉浸在痛失双亲的悲痛中,只希望早点通路,以便好好安葬父母。
(陆涛、杨武、李静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吴小飞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珈宜、 张昊睿、施语非
责编 何海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