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高层最近闹出大动静,一位在乌克兰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将领突然被踢出军队大门。这事牵扯到亚历山大·拉平,这家伙以前指挥部队拿下几个关键城镇,结果因为几次败仗,直接被普京下令剥了军装,转去地方干文职。整个过程没多少客气,基本就是高层人事调整的典型案例,暴露了俄军内部的一些问题。
拉平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刚打响的时候,就担任中央集团军司令,负责北部方向的推进。部队从边境集结,快速进入乌克兰北部外围。那段时间,俄军推进速度快,拉平指挥部队占领了不少地盘。几个月后,他转到东线,继续领军作战。东线战斗打得激烈,拉平带队先后拿下利曼、塞韦罗多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这些战略要点。利曼是第一个落入俄军手中的重镇,之后塞韦罗多涅茨克的争夺持续了好几周,俄军通过包围战术控制了那里。最后利西昌斯克也被攻下,这三处城镇的占领让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站稳脚跟。拉平因为这些战绩,一度被视为能打硬仗的猛将,还得到过英雄称号。
不过,好景不长。2022年9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俄军防线一下子就崩了。拉平当时负责那个区域的指挥,部队没能挡住乌方的推进,大片地盘丢了。哈尔科夫反攻让俄军撤退了好几十公里,丢掉的城镇包括伊久姆和巴拉克利亚这些要地。拉平的指挥决策出了问题,没能及时调集增援,导致前线部队乱套。乌军利用机动优势,快速突破俄方阵地,俄军只能仓促后撤。这次败仗直接影响了俄军在东北部的整体态势,拉平也因此挨了批。
败仗刚结束,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就跳出来公开指责拉平。卡德罗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拉平指挥无能,导致车臣部队白白损失士兵。卡德罗夫的话分量重,因为车臣部队是俄军的重要补充力量,这次批评等于当众打脸。卡德罗夫具体提到,拉平没及时调整部署,让前线暴露在乌军火力下,车臣士兵在利曼附近战斗中付出了代价。利曼是俄军刚拿下没多久的城镇,结果在哈尔科夫反攻中又丢了回去。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俄军内部不少人私下议论,拉平的战术跟不上现代战场节奏,尤其在面对乌军的灵活打击时,显得老套。
2022年10月,拉平被免去中央集团军司令职务,转去总参谋部待命。这次调整来得快,基本就是对哈尔科夫败仗的直接回应。俄军高层没公布具体原因,但外界都看得出,这是高层在处理责任问题。拉平没了前线指挥权,暂时低调下来。没过几个月,2023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这个职位不算前线,但还是军内要职,说明高层没完全把他扔一边去。拉平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段时间,负责陆军整体协调和规划。
转折又来了。2024年3月,拉平被调到列宁格勒军区当司令,同时负责北方集团军。这个军区是新组建的,针对乌克兰北部边境,北方集团军主要守卫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这些地区。拉平上任后,部队加强了边境防御,但问题很快就暴露。2024年8月,乌军对库尔斯克发起突袭,突破了俄方边境线。乌军步兵和装甲单位快速推进,占领了几个村镇,深入俄本土好几公里。拉平作为北方集团军司令,没能有效预判这次袭击,部队初始反应慢,边防力量薄弱。乌军利用无人机和情报优势,轻松打穿防线,导致俄军被动反击。
库尔斯克事件让俄军丢了脸,边境安全直接受威胁。袭击发生后,俄军调集部队反扑,但初期损失不小。拉平的指挥又一次被质疑,没及时封锁突破口,让乌军扩大战果。地方官员和边防部队多人因为这事被撤职,有的还面临调查。卡德罗夫再次发声,批评军方高层无能,虽然没直指拉平,但矛头明显。俄军内部调整加速,拉平在2025年8月被免去北方集团军指挥,据报道是健康原因。他离开岗位后,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接手列宁格勒军区司令。
2025年9月,普京签署命令,正式把拉平从军事服务中解雇。这不是简单的调动,而是彻底剥离军籍,转去鞑靼斯坦共和国当地方助理。鞑靼斯坦是拉平的出生地,他的新职位是共和国武装部队动员工作国家秘书,负责退伍军人安置、征兵事务和社会康复。普京的命令没留任何军衔或顾问头衔,等于直接扒掉军服,让他从军界边缘化。尼基福罗夫上任后,马上调整了军区部署,加强边境巡逻和情报工作。
这次解雇不是孤立事件,俄军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从2022年冲突开始,好几个将领因为战场表现被换掉。拉平的去职跟绍伊古以前的下台有点像,都是败仗后的责任追究。俄军在乌克兰的行动进入第四年,内部清理越来越狠。普京强调效忠和适应现代作战,拉平的传统战术在无人机和非线性战场上吃亏,导致他最终出局。格拉西莫夫派系的影响减弱,新晋将官开始上位。
拉平的军旅生涯从叙利亚战场起步,那里他指挥过部队,积累了经验。2017年他当上中央军区司令,负责大片区域的部队训练和部署。叙利亚经历让他熟悉电子战和空军协调,但这些在乌克兰没完全发挥。冲突初期,俄军北线推进顺利,拉平的部队占领了切尔尼戈夫外围,但没能拿下基辅。转东线后,三镇战役是他的高光时刻,俄军通过炮火和包围逐步蚕食乌方阵地。利曼占领后,俄军巩固了补给线,塞韦罗多涅茨克的工业区成了激烈争夺点,利西昌斯克的河流地形让战斗拖长。
哈尔科夫败仗是转折点,乌军反攻规模大,俄军情报失误,没预料到对方的机动能力。部队撤退中丢了大量装备,拉平的决策延误了反击时机。卡德罗夫的批评加剧了压力,他提到车臣部队在红利曼附近被围,损失严重。红利曼就是利曼的俄语叫法,那里是交通枢纽,丢了影响大。2022年10月的免职让拉平暂时隐身,但2023年的复出显示高层还给他机会。
陆军总参谋长职位让他参与了部队改革,强调现代化装备。但2024年的列宁格勒军区任命把他推回前线。北方集团军面对乌克兰北部威胁,拉平加强了防御工事,但库尔斯克袭击证明不够。乌军8月6日开始行动,几天内推进到苏贾镇,俄军只能局部反击。拉平没能组织有效阻击,边境纵深被渗透。袭击后,俄军增派部队,逐步收回地盘,但初期失败让高层不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