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冲突两周年之际,与以色列达成第一阶段停火协议。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的前半部分,而“20点计划”是一个全面、综合和持久和平的规划,已经得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双方原则性同意。“20点计划”如能得以全面落实,意味着加沙战争将彻底结束,甚至能够为巴勒斯坦建国和“两国方案”落实奠定基础。但若“20点计划”只能落实前半部分,加沙战争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无论如何,现在都是盘点战争得失、研判战争趋势的一个恰当时机。

10月13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人们通过大屏幕观看被哈马斯扣押人员释放直播。图/新华
战场得失
从人、财、物的绝对损失方面看,战争是场双输的游戏,没有任何一方有收益,关键看谁输得更多,比的是相对损失,相对损失大的一方就是输家。无论怎么评估,在加沙战争中哈马斯、加沙人民的损失都更多、更大,是战场上无可争议的输家。
从双方交战人员的伤亡看,以色列伤亡人员少很多,甚至低于以色列战前自己估计的规模。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估计,战争前哈马斯有战斗人员2万人左右,共有24个成建制的营级单位,有上万枚的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2025年1月曾公布,以色列打死哈马斯战斗人员2万人,此后以色列没有再更新数据。哈马斯没有公布自己战斗人员的伤亡情况,也没有公布目前尚存的战斗力,但表示以色列公布的数字夸大了。
同时,根据以色列的说法,哈马斯中层、高层领导人几乎全部被定点清除,24个营中至少有22个营被打散、打垮,哈马斯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从哈马斯战场表现看,其战斗力遭受重挫是不争的事实。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一天内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5000多枚;2024年10月7日,哈马斯一天内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14枚;2025年10月7日,哈马斯一天只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1枚。相比之下,以色列军人的死亡人数则少得多。根据以色列方面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10月27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进攻以来,以色列军人死亡466人,加上10月7日当天被哈马斯打死的以色列军人,死亡人数共913人。
关于平民伤亡,加沙与以色列之间的差距更大。以色列平民死亡900人,绝大多数是2023年10月7日当天死亡的。当天,哈马斯抓走以色列人质251人,共产生难民10万人。若近日达成的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能顺利落实,以色列通过谈判交换回人质160名,国防军通过军事手段营救8人,人质死亡86人。根据加沙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7日,加沙死亡67160人,占加沙总人口的3%,其中1200户人家满门灭绝,包括一户14口人的家庭;加沙人受伤169679人,其中42000人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伤残;加沙共产生难民190万人,占总人口的90%。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若统计失踪人数、间接死亡人数,加沙死亡人数可能再多出40%。
在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加沙与以色列的对比更加悬殊。加沙社会、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学校、医院和公用事业服务消失殆尽。战争前,80%的加沙人依靠国际援助生活,但是加沙有基础的农业和渔业,甚至还能出口一些农产品。目前,所有的农业、渔业都被摧毁,没有任何生产能力。联合国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加沙处于饥荒状态,50万人处于饥荒中。截至2025年9月,至少460人被确认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其中包括154名儿童。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94%的医院受损或被毁,超过1700名医护人员丧生,另有数百人被拘留。

加沙现状
以色列方面,虽然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金融、财政指数依然坚挺。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021年8.6%、2022年6.5%的高位放缓至2024年0.9%,2025年增速估计为2.5%,但当地货币新谢克尔兑美元汇率为3.25,升值近20%,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基准指数上涨近300%,近两年以色列还从国际市场创纪录筹集资金130亿美元。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的战争损失达430亿美元,但债务仅从2023年占GDP的61%上升到2025年的70%,经济未见明显衰退迹象。
在领土方面,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最远突进到以色列境内25公里处,控制以色列7个社区,但是两天之后哈马斯人员全部被驱赶出境。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了进攻,截至2025年10月7日,以色列军队占领加沙82%的面积,停火协议开始后,以色列军队后撤,但仍然控制加沙53%的区域。
政治输赢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从政治角度看,哈马斯与以色列谁输谁赢就不像战场上那么清晰可辨了。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是一场不对称性战争,双方判定输赢的标准天差地别。对哈马斯而言,尽管损失惨重,但是若在加沙的政权和军队能够从战争中生存下来,就是重大胜利;即便政权和军队被摧毁了,战斗人员能够活下来,日后若还能东山再起,也不能算是完全输了。以色列作为发达的主权国家,只有彻底消灭哈马斯,才能算所说的“彻底胜利”“完全胜利”“绝对胜利”。从现在的形势看,以色列占优势,但是以色列没有完胜,哈马斯没有全输。
目前,哈马斯能够生存下来是大概率的事情,甚至哈马斯军队和政权存活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尽管哈马斯已经被消灭两万人,但是有报道称哈马斯又新招募了两万人。从哈马斯在停火谈判和停火执行中的表现看,加沙内外的哈马斯仍然能够政令畅通,说明哈马斯的指挥和执行体系还是完备的。从最近两次的临时停火观察,哈马斯在加沙的行政、警察机构也还都存在。每一次停火期间,哈马斯人员很快就能从地下转向地面,开始恢复社会秩序。过去两年时间,以色列没有实现消灭哈马斯的目标,未来能够完全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色列方面,三大战争目标实现了一个,只能说是小胜。战争一开始,以色列就确定了三大战争目标:一是全面消灭哈马斯;二是解救全部被扣押人员;三是永远性消除加沙对以色列的安全威胁。迄今,若被扣押人员能够顺利回家,以色列目标之一完美实现。在消灭哈马斯的问题上,或者以色列寄希望于落实“20点计划”,让哈马斯主动解除武装,自己消灭自己;或者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完成后,以色列再次发动大规模加沙战争,通过战争手段消灭哈马斯。无论是哪一个路径,困难都非常大,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在军事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以色列始终未能实现战争目标,也是非常难堪的事情。
在国际处境方面,双方都非常困难,但哈马斯的处境更难。今年以来,以色列备受国际社会孤立,连向来支持以色列的欧洲国家也开始谴责、制裁以色列,甚至美国国内的民意也向不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但是,哈马斯比以色列更孤立。最近,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国际社会普遍要求哈马斯做到三件事:一是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二是解除武装;三是不能参与战后加沙管理。这实际上同以色列的战争目标一致,就是彻底消灭哈马斯,并且是让哈马斯自己消灭自己。
生死博弈
加沙形势目前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战与和的可能性都存在。对哈马斯来说,作为一支武装力量、一个政权和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命面临严峻考验,几乎全世界都要求消灭哈马斯。以色列极右翼的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威胁说,如果内塔尼亚胡不继续摧毁哈马斯在加沙的统治,他的“犹太力量党”就要摧毁以色列的政府。对于以色列而言,哈马斯已经没有实力威胁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问题,但是以色列政府却面临生命危险。哈马斯与以色列的较量并未结束,随着“20点计划”第二阶段谈判的展开,未来存在三种可能性。
场景一:双方彻底谈崩了,更大规模、更惨烈的战争随之而来。第二阶段谈判的难点非常多,包括加沙过渡政府的建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改革和巴勒斯坦建国等。但是有三个问题非常紧迫:一是哈马斯解除武装;二是以色列永远结束战争;三是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到目前为止,哈以双方在这三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妥协空间。
哈马斯宣布,只有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哈马斯作为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没有意义了,才同意解除武装。以色列坚持,必须彻底消灭哈马斯之后,以色列才会结束战争。即便到那时,以色列军队也不能全部撤出加沙,因为以色列的目标是永久性控制加沙安全事务,防止哈马斯东山再起。若未来的谈判中双方立场均没有松动,重燃战火是大概率的事情。2023年11月和2025年1月,双方之间也进行过两次临时停火,最终都未能过渡到永久停火,这次也可能重蹈覆辙。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战争的规模会更大,程度会更惨烈。之前以色列忌惮哈马斯手中的人质,在军事行动上畏手畏脚,现在没有人质顾虑,必然会放开手脚大打一场。
场景二:谈判出现意外惊喜,双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均同意全面落实“20点计划”,加沙战争彻底结束。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根据“20点计划”的设想,第二阶段的程序是:哈马斯先解除武装,然后以色列军队分阶段撤出加沙,接着加沙建立过渡政权,最终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建立统一的巴勒斯坦政权。“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哈马斯解除武装,但这取决于哈马斯对战场形势的评估。若哈马斯相信,无论以色列发动多大规模的战争,都不可能摧毁哈马斯作为一支军队的存在,就不会同意解除武装。若哈马斯认为,大规模战争将让哈马斯的军队不复存在,只有零星战争人员幸免,主动解除武装就利大于弊。因为自己解除武装后,哈马斯的武装没有了,但人还都有。

20万加沙人拖锅带盆返乡
场景三:谈判既没有完全破裂,也没全部达成协议,最终成为半拉子工程,双方的状态处于“战”与“和”的两极之间。哈马斯同意部分、分阶段解除武装,把事情搞复杂,把时间拉长,让美国与以色列对谈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且能加剧国际社会、美以国内的矛盾。哈马斯可以上交进攻性重型武器,但是不交出防御性的轻武装,游走于解除武装与不解除武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很难断然拒绝。如果以色列拒绝哈马斯的让步,国际压力就会全部倒向以色列一边,以色列政府也会面临来自国内的强大压力。
在这些时间点上,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会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以色列法律规定,议会最晚要在2026年10月27日前举行大选,最早可能在2026年3月举行大选,内塔尼亚胡要考虑哪种选择对自己的大选结果更有利。以色列如果拒绝哈马斯提议,发动更大规模加沙战争,能够赢得内阁中的右翼政党支持,保住目前的政府,但是可能会激起多数选民的反对,导致输掉明年的大选。若同意哈马斯的提议,两个右翼政党很可能退出内阁,政府有可能垮台,需要提前大选。内塔尼亚胡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特别需要观察国内民意的变化:在“结束战争”和“消灭哈马斯”两个目标中,以色列人民更想要哪一个。
或许,内塔尼亚胡答应哈马斯部分解除武装的条件,从此大规模战争阶段结束,但是能通过低烈度的军事行动持续不断地打击哈马斯,类似以色列目前在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南部采取的军事行动。这样,哈马斯处于解除武装与未解除武装之间,战争也处于结束与未结束之间,内塔尼亚胡也处于右翼与左翼之间。
这些场景仅仅是关于加沙战争的猜想,至于加沙过渡政府建立、战后加沙重建、以色列全面撤军这些问题,目前还都提不上议事日程。
(作者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作者:牛新春
编辑:徐方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