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永远来自不确定性。

本周,千里科技发布公告,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9.87元/股的价格,受让1.36亿股股份,协议转让对价为13.39亿元。此前,千里科技参股公司—千里智驾已经在吉利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实现辅助驾驶方案上车。

此外,奔驰和吉利还有一个合资品牌—智马达(Smart),后者的智驾团队也正在被打包转入千里智驾。一同转入的,还有极氪、路特斯等研发团队。而千里智驾也将主导吉利集团“千里浩瀚”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天,梅赛德斯-奔驰与Momenta正式联合宣布,基于后者的飞轮大模型,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率先搭载于今秋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

截至目前,奔驰在中国市场已经投资了两家辅助驾驶系统方案商,分别是Momenta和千里科技,再加上奔驰与英伟达的合作项目仍在进行中(华为、卓驭也在争取奔驰项目),未来谁能占据主要份额,仍是一个未知数。

而随着上汽尚界的落地,华为ADS 4.0辅助驾驶(全场景NOA)的产品价格下探到20万元级,也进一步冲击市场。实际上,去年开始,不管是上汽、广汽还是长安、东风,都在加大与华为的合作力度。

与此同时,当来自中国的辅助驾驶系统方案提供商还沉浸在拿下合资品牌量产项目的喜悦之时,后者的总部管理层却已经在加速引入下一代方案的合作伙伴。

本周,作为三大日本汽车制造商之一的日产汽车,对外宣布已在东京启动了下一代ProPilot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测试,并计划于2026-2027年在日本率先推出。

智驾市场争夺战升温

公开信息显示,日产的下一代ProPilot系统基于英国初创公司Wayve开发的“Wayve AI Driver”软件算法堆栈,而不是来自中国的Momenta,后者刚刚在东风日产车型实现NOA量产上车。

下一代ProPilot的传感器配置为11V5R以及外加下一代激光雷达,日产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Wayve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有能力掌握周围环境,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及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环境,使其能够像熟练的人类司机一样。

从目前测试的进展来看,日产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上述技术基于对人类认知和行为过程的洞察,高速处理能力更优,“能够立即响应条件的突然变化,确保实时安全。”

这家名为Wayve的英国初创公司,是在去年5月完成10.5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声名鹊起。原因是C轮由软银集团领投,老股东微软以及新股东英伟达参投。

而就在本周,Wayve公司对外宣布,已与英伟达签署意向书,后者将计划再次对公司进行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目前,英伟达也是Wayve唯一合作的计算平台,这在辅助驾驶行业也是极为少见。

事实上,这也是英伟达用「投资换市场」的策略。同样,在数据中心赛道,本周英伟达还对外宣布,计划对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但,条件是后者必须基于英伟达的算力平台部署至少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

毕竟,到目前为止,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合作的直接或间接客户,不管是车企还是软件公司,绝大部分都在自研芯片。同时,一些厂商也在同时与高通展开合作。

比如,作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早期合作伙伴之一,Momenta同样正在布局芯片自研。2023年底,Momenta悄然成立芯片子公司“新芯航途”,成为“软硬一体化” 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按照均胜电子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的信息,作为早前战略投资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公司,新芯航途进展顺利, 相关芯片已成功点亮并上车测试。目前,基于上述芯片平台也正在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而对于英伟达来说,由于已经正式推出全栈辅助驾驶软件算法包,其与Momenta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上下游合作变成了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奔驰项目上,被Momenta抢走部分车型,对于英伟达来说,心理阴影面积不小。

事实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辅助驾驶系统市场正在形成中国和非中国两大阵营。在中国市场,合资品牌迫于形势压力,主流趋势就是采用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方案上车。

但在外资车企的本土市场,还存在巨大变数。

9月7日至12日,两年一届的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亮相的748家展商中,116家中国展商(排第一位(423家)成为最大的海外参展商阵营。

地平线、Momenta、卓驭等来自中国的智驾科技企业都在借助本次展会强调国际化布局战略。比如,卓驭的德国分公司已启动覆盖研发、测试及商务等多职能团队的组建,以强化对欧洲客户需求的响应与支持。

在谈及差异化竞争优势时,卓驭的欧洲区负责人Nils Oldemeyer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采用白盒合作模式,与一级供应商伙伴可开展联合开发与共同投资,软件可适配不同SoC芯片平台。”

不过,该负责人承认本地化过程中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数据,“.技术挑战可以解决,关键在于数据采集、本地化训练和功能落地,更多是时间问题。”

有意思的是,尽管卓驭和大众的合作关系看起来还不错,但作为大众集团的另一家长期合作伙伴,Mobileye在今年3月官宣与法雷奥合作,再次拿到了大众MQB平台车型定点。

智驾市场争夺战升温

而在大众集团的采购负责人看来,“通过将硬件和软件一起采购,简化了采购,降低了复杂性,提高了效率。”公开资料显示,这套方案将基于EyeQ™6H计算平台进行开发。

同样,对于高通而言,刚刚官宣与宝马联合开发的高阶辅助驾驶软件算法进入量产阶段,其与德赛西威的合作,也一样划分了清晰的界限:两个市场,两种玩法。

按照计划,双方将采用“同套硬件、两套算法”的合作模式,基于统一的硬件平台,在中国市场搭载德赛西威的本地化算法,在国际市场则配套高通公司自研的通用化算法。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宝马。

9月初,高通和宝马宣布正式推出全新的自动驾驶系统Snapdragon Ride Pilot,这是双方三年合作的成果,并将在全新宝马iX3上首次亮相,目前已经完成60多个国家的测试验证,预计到2026年将扩展到100多个国家。

这套系统基于高通的Snapdragon Ride计算平台和Snapdragon Ride AD软件堆栈,由两家公司的1400多名工程师参与共同开发。而中国版iX3则是搭载来自Momenta的方案。

目前,对于中国供应商征战海外市场,依然遭遇不少难题,“最大的挑战是海外市场的道路状况和交通规则与中国不同。同时,高阶智驾还需要有大量的真实行车数据来投喂模型训练,以及适配当地的法规。“

同时,违规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例,一旦违反相关条款,企业可能面临的罚款可达其全球年营收的4%或2000万欧元(两者中的较高者)。

由于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和维护需要涉及大量的本地数据采集,对于中国汽车智能驾驶出海来说,仍是巨大的风险隐患。同时,中国本土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对于大部分供应商来说,也是制约因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