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7月20日入伏,不出意外,今年三伏天将出现这5个现象,与往年不同
590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这天气是要把人蒸熟了吧?
7月20号才入伏,可全国早就在“蒸笼模式”里熬着了。
查了气象记录才发现,今年入伏是近20年最晚的一次,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多了1.5天,上海、重庆等地连续刷新最早高温日纪录——地表早被烤透了,入伏后高温爆发更猛,简直像开了增压阀。
都说今年三伏短,只有30天,是近10年少见的“短伏”。
可别天真以为能少受罪!
翻了气象年鉴,历史上短伏年份反而更容易蹿出极端高温。
2013年就是30天伏期,但那年杭州创下41.6℃的纪录,南京柏油马路热到翘起。
热量压缩释放,体感反而更窒息。
更邪乎的是“秋包伏”,末伏硬是拖到立秋后。
农谚说“秋包伏热死牛”,还真不是唬人。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华北、华东高温过程可能持续7-9天,秋老虎怕是要咬住不放。
加上入伏日农历双数,民间叫“母伏”,意味着湿热交加。
华南菜农跟我吐槽:暴雨后大棚蔬菜烂根,批发市场叶菜价一周涨三成;北方虽然少雨,但夜温居高不下,北京凌晨两点还有31℃,不开空调根本别想睡。
菜篮子沉甸甸不是错觉。
新发地市场监测显示,受前期强降雨影响,黄瓜、西红柿产地收购价同比涨了15%,运输车还得全程开冷柜,成本全摊进菜价里。
田头更揪心:江西稻农发现纹枯病比往年来得早,打药频率翻倍;河北种植户忙着挖排水沟,生怕又来场急雨把瓜田淹成池塘。
这波三伏天虽然缩水,但buff叠满:晚入伏让积热爆炸性释放,短伏期加剧高温烈度,秋包伏延长酷暑战线,母伏添上湿闷debuff。
普通人能做的就三件事:冰箱囤够电解质水,买菜改用社区团购省运费,空调记得开除湿模式——湿度降5度,体感能凉快一大截。
真是服了,入伏晚还热得这么离谱!
晚入伏热死牛的老话今年怕是要应验,地表跟烧红的铁板似的,走路上都烫脚。
三伏天就30天,结果热量全挤一起爆发,午间出门简直像钻烤箱。
最坑的是秋包伏,立秋了还得继续蒸桑拿,秋老虎怕是要变秋霸王。
母伏湿气重得像裹保鲜膜,南方晾衣服三天都不干,北方半夜开窗进来的都是热风。
菜价涨得肉疼,黄瓜都快吃不起,农民更遭罪,又要防旱又要防洪。
冰箱里冰水饮料得备足,空调除湿键按下去,熬吧还能咋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