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7月28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发布消息,称2025年7月26日播出樊振东的独家专访之后,网络上出现与节目内容完全无关的、违背客观事实的信息,并被恶意传播。

这些不实信息纯属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对于任何造谣、恶意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名人面对面》澄清樊振东相关谣言

节目组所说的谣言,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包括“樊振东称训练局食堂卡失效,卡里剩余的钱不能退”等十分离谱的内容,不少人拿这些虚假信息玩梗,对樊振东进行嘲讽和人身攻击,让一次敞开心扉的专访变成了谣言肆虐的“素材库”。

《名人面对面》澄清樊振东相关谣言

这一幕实在是非常吊诡。专访中,樊振东在镜头前坦言被陌生人用非法手段刷开房卡闯入房间时的惊恐,表达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期盼。而转眼间,这段专访就被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各种与节目内容毫无关联的不实信息,如野草般肆意疯长,掀起层层浊浪,而在这些离谱谣言背后张牙舞爪,兴波作浪的,仍是饭圈畸形文化的阴影。

近年来,樊振东所走的每一步,都饱受谣言困扰。2024年底他宣布退出世界排名,本是为调整身心状态,却被曲解为“与乒坛决裂”;2025年加盟德甲,本是经过多方沟通的职业规划,却被造谣“为高薪背叛国乒”。从比赛表现到生活细节,从队友关系到家人隐私,无一不被拿来编排造谣。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前有报道称,某MCN机构操控的抖音水军矩阵,竟系统性传播“樊振东与已婚人士有不正当关系”等黄谣,通过付费群、实名群组织“深度揭秘”,将谣言包装成“爆料”引流带货。这些账号运营长达数年,传播链条覆盖数百个群组,俨然形成一条完整的“造谣-引流-变现”黑产链条。

当谣言从赛场蔓延至私域,从竞技能力攻击到人格污蔑,当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不得不花费精力澄清各种离谱谣言,而一拨又一拨的“网络围猎”却屡禁不止时,体育精神所倡导的纯粹、拼搏与团结,正在被恶劣的谣言撕得粉碎。斩断炮制谣言害人的黑色产业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樊振东的遭遇绝非孤例,自从“畸形饭圈文化”开始侵蚀体育圈,不少运动员都饱受隐私侵害、谣言攻击、网络暴力等困扰,各种压力和威胁愈演愈烈。这种可怕的现象对社会的毒害远超想象。

对运动员而言,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竞技状态和生活安全。樊振东提到的心理阴影”和发自内心的疲惫”,正是这种伤害的真实写照。对普通人来说,这种网络暴力文化同样危险。当造谣无需代价,当侵犯隐私成为常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毒化了整个社会的文明氛围,让理性讨论变得奢侈,让恶意揣测成为习惯。

媒体的声明能够遏制这些无中生有、恶意满满的谣言吗?答案恐怕很难是铿锵有力的。遏制谣言需要重拳出击,更需要多方合力。首先,法律应当完善相关规定,对组织化、产业化造谣实施“穿透式追责”,让MCN机构实际控制人、出资方与技术提供者承担责任,让非法跟踪、人肉搜索等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平台层面,需针对饱受谣言侵害的人群,建立维权快速通道,运用技术手段实时识别恶意剪辑、伪造信息等行为,对多次造谣账号永久封禁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但最根本的,还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不点击、不传播、不相信那些来路不明的消息。正如樊振东所说:”体育不该沦为饭圈的战场。”同样,网络空间也不该成为谣言和暴力的温床。

樊振东在转发这则专访的微博中表示:“愿赛场回归真实与热血,愿每一份努力都被善意守护。”这声呼唤,应当成为全社会净化网络空间的动员令。只有让谣言制造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守护住竞技体育的纯粹,才能让每个在生活赛场上拼搏的人,免于无端的恶意与伤害。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