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将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卸任”一事。近期,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提及:“如果我们结束了与俄罗斯的战争,我不准备再参加选举。因为选举不是我的目标,在这个极为艰难的时期,我更希望与国家同在、帮助国家,我的核心目标是结束这场战争。”这是泽连斯基再次明确表态——一旦俄乌冲突落幕,他将不再寻求连任,即卸任乌克兰总统一职。
事实上,若未爆发俄乌冲突,乌克兰总统任期为五年,泽连斯基本应在2024年5月(距今已近一年零五个月)结束任期。但由于乌克兰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部分地区实施戒严,选举无法正常举行。这并非泽连斯基个人决定,而是乌克兰宪法明确规定“戒严状态下禁止举行选举”。当前,乌克兰20%的领土存在争议,且全境均处于俄罗斯打击范围之内,在此背景下,无法开展选举实属正常。
不过,也正因乌克兰未能在2024年5月举行选举,现任政府面临一大关键问题:俄罗斯方面,从总统普京到其他官员,多次质疑泽连斯基的谈判合法性,普京曾多次强调“需与合法领导人谈判”,言外之意即泽连斯基已超法定任期且未举行新选举,不具备谈判资格。此外,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曾以类似理由对泽连斯基发起攻击。泽连斯基自身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坦言“许多人希望有一位拥有新授权的领导人,来推动实现长期和平所需的重大决策”,可见其对当前“合法性与民意变动”的认知已逐渐清晰。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从语言表达、衣着打扮(如长期身着绿色服装而非西装),始终塑造“战时总统”形象。冲突初期,乌克兰内部对泽连斯基的支持率曾超过90%;但据乌克兰2025年9月的内部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降至约59%。与此同时,泽连斯基的任期已超法定时间近一年半(2024年5月到期,2025年7月起已超期一个半月以上),“权力超期”的争议持续发酵。此前,他在2025年7月推动立法削弱反腐机构独立性,还曾引发全国范围的抗议,种种因素叠加,使其执政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泽连斯基表态“战后卸任”,我认为存在三重短期原因:
第一,转移政治焦点。将“结束冲突”定义为个人唯一使命,在此前提下,政府的腐败问题、民众对其他政策的不满等争议,均可被暂时淡化,公众注意力将集中到“战争与和平”议题上。
第二,主动铺垫权力过渡,规避战后清算。俄乌冲突已持续数年,长期的人员伤亡与经济崩溃,使民众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战后此类情绪或集中指向政府。泽连斯基提前表态“战后下台”,既能避免成为战后追责的目标,还能通过“不谋权位、只求和平”的表述,强化国民对外的凝聚力,塑造“开明、以国家为重”的形象,推动民众形成“团结一心”的共识。
第三,规避战后重建责任,留存历史正面形象。战后乌克兰必然面临和平重建,其间可能出现经济复苏乏力、战争损失补偿困难等问题,甚至可能涉及对战争期间各项决策的追责。若泽连斯基从“战时总统”过渡为“重建时期总统”,极有可能成为问题的“替罪羊”。因此,以“战时领袖”身份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既是对其过去“愿以辞职换和平”表态的进一步强化,也能凸显“国家利益优先于个人权位”的立场,最终在民众与历史记忆中留下“战争终结者”的正面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的表态本身极具技巧性——“卸任”的前提是“俄乌冲突结束”。这意味着:若冲突持续,他可继续以“战时总统”身份留任,维持现有权力;若冲突通过协议达成和平,他也能以“主动卸任”的方式体面退场,避免卷入战后权力斗争。无论冲突走向如何,这一表态对其历史形象均能起到正向作用。
当然,表态的实际效果仍取决于泽连斯基的后续行动。若想真正树立“伟大光荣”的形象,仅靠言论远远不够,还需通过切实行动回应民众期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