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马来西亚工贸部宣布
2025年10月22日,马来西亚贸工部突然宣布:欢迎外国公司来合伙挖稀土,本国储量1610万吨,但自己缺技术,只能和外国公司一起开发!
马来西亚不是第一天动心,2023年起就禁止原矿出口,想把利润留在家里,可挖了两年才发现,光堵出口没用,分离,提纯和炼合金每一步都像天书。
去年找澳大利亚巨头莱纳斯合作,结果工厂建好了,核心技术还是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只分到一点加工费,还背上环保黑锅。这才有了今天的大开门,只要肯带技术,外资可以入股,可以分钱,甚至可以一起管矿山。
其实对马来西亚来说,这一步是赌国运,成了就能把价值链从卖土跳到卖磁铁,GDP添一个大发动机。败了,矿山被掏空,污染留给自己。对外资,这是低价锁矿的好机会,1610万吨折算下来价值超万亿人民币,谁抢先落子,谁就拿到未来十年的底气。对全球供应链,又多了一个非中国的重稀土备选地,美日欧的车企和军火商今晚估计要开香槟。
总结一下就是马来西亚把大门钥匙扔出来,谁捡谁发财,但门后到底是蛋糕还是陷阱,没人打包票。
写到这疑问就来了
第一,外国公司真会把核心技术搬来吗,还是像上次澳洲那样只给边角料?
第二,马来西亚自己环保,法律和社区关系都还没准备好,项目会不会卡在半路?
实际上今年8月,中国已同意向马来西亚输出无氨浸出工艺,回收率95%,废水减六成,且规定只能两国国企对接,技术钥匙先交一半,对方想跑也跑不掉。当地媒体算过,按这套工艺,一吨稀土氧化物成本能降三成,利润翻倍,中方换到稳定矿源,马方换到完整产业链,各取所需,反而比纯西方资本更稳。
站在西方企业角度看,它们担心中国抢先,正游说吉隆坡给更多股权,站在环保组织角度,他们担心走中国老路,先污染后治理,站在小矿主角度,他们担心大国企一来,自己连汤都喝不上。多重拉扯下,项目落地速度未必有官宣那么快。
接下来剧情大概两条线:
一是中马国企合资厂先动工,两年出产品,西方企业被迫跟进,马来西亚左右逢源。
二是本地选举翻盘,环保案卷堆成山,一切暂停,外资观望,1610万吨继续埋在山里睡大觉。
到底走哪条线,要看马来西亚能不能在赚钱和保命之间找到那条细细的钢丝。#稀土出口限制#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