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一支145人的队伍,肩上扛的不是枪,是责任;可他们走进了山林,结果却像散场的集市。

说是支前民兵,走路的样子像赶庙会。

真刀真枪一响,三分钟散了架。

山里枪响那阵,谁都没想到,任务没完成,连人带枪差点全搭进去,山上的野草见证了一切。

这事发生在79年春天,广西边境。

按说,那时候仗已经打了一阵,各地支前队伍上上下下也磨合了不少,可这支民兵连,走得不急不慢,心也不慌不忙,出发前连句正经的任务布置都没听见。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带队的连长,是退伍兵出身,打过仗,但没打过山地战;步兵班是部队派来护送的,说是有经验,其实没真碰过事。

天刚亮,路上雾气还没散尽,他们就往民主山方向走。

队伍里挑干粮的挑干粮,抬担架的抬担架,枪倒是有,可只有40支,平均三四个人一支,还有人拿枪没子弹,有人背子弹没枪,分得跟散装瓜子似的。

前头走着几个步兵,说是探路的,后头连长和指导员压阵。

中间那四个排,排得密密麻麻,像赶集似的挤在一块。

队伍一走起来就乱,排长们凑一起聊天去了,谁也没看自己那一摊人。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有人走快了超前去了,有人累了慢慢拖在后面,担架队干脆把干粮也堆上去,省力气。

走着走着,有人开始划拳猜码,吆喝声一路传开,像是旅游团。

枪不是扛在肩上,就是当棍子拄着,没人提醒纪律,没人喊个口号,气氛松到像春游。

可他们不知道,早就被人盯上了。

那座海拔六百米的无名高地,越军早就拿下来了,暗堡、堑壕、交通壕都挖好了。

人家不是第一次动手,专挑这些走散的、没防备的队伍下手,这回又碰上了个“好机会”。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行到山脚下,越军动手了。

先是火箭筒一通轰,接着机枪从山腰扫下来。

队伍一下子就炸锅了。

有人往回跑,有人趴地上不动,有人想捡包袱,有人还在找掩体,前后完全断了联系。

连长在队末,听见枪声,愣了半天没发话。

前头的尖兵没人带,后头的指挥也没声音,整支队伍像被按了暂停键。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那几个有枪的步兵,站在原地不知道往哪儿射;没枪的民兵干脆原地蹲下,指望着火力过去。

担架翻了,干粮撒了,路边到处是人和东西。

几分钟内,队形全散,根本没法组织哪怕一丁点反击。

也没人能站出来喊一声“集结”或者“还击”,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整队人被打散。

这个场面,后来参与善后的人说,像是地上被风扫过的稻草。

那40支枪,能开火的没几个;能还击的人,手里没枪。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任务没完成,反倒把人搭进去了。

等火力一停,能撤下来的只剩下稀稀拉拉几十人,枪没剩几支,干粮更是丢得干干净净。

这事之后,军区动了真格的。

直接下死命令,支前民兵必须重新训练。

操场上打靶声一天到晚没断过,白天练队形,晚上拉警戒。

干部要带头学战术,怎么排队形,怎么设警戒,怎么分枪分弹,样样都得过关。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再往后,行军的队伍都得配经验老道的战士带路,任务一布置完,预案马上写清楚,谁干什么,谁负责哪段路,明明白白。

有些队伍拉出去练行军,脚底磨出泡也不许停,一边跑一边抬担架。

队伍里枪和子弹一人一份,规定打响第一枪,所有人必须在三分钟内就地反击。

各地都派出精兵带民兵练,连怎么应付突袭都要一遍遍操练。

过了几年,打仗的时候,支前民兵的队伍变了模样。

有人送补给,队形拉得整整齐齐,枪口对着四面八方;有人接伤员,担架稳稳当当抬回来,路上真要遇上敌火,也能顶住火力把人带回来。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至于那次任务的连长,回到驻地后就被撤职了。

步兵班的班长也被调走,没人再提他们。

那片山林后来立了块碑,但没刻名字,只写了“支前民兵伤亡地”。

碑边的草,每年春天还长得很高。

血的教训:行军途中遭遇突袭队伍竟方寸大乱,毫无抵抗能力

参考资料:

【1】《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支前趣事》,《党员生活(湖北)》,2009年第3期,第43-44页

【2】 广西地方志《边疆民兵战斗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