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反复宣称自己能够迅速结束战事,但乌克兰冲突的战火仍在持续,和平谈判缺乏进展停滞不前。近几周,特朗普正在施压俄罗斯总统普京,意图让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坐到谈判桌前。


当地时间28日,正在英国苏格兰进行访问的特朗普表示,他对普京感到“非常失望”,将不再与普京进行“愉快的通话”。特朗普还说,他正在缩减此前用以给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协议所设定的50天期限,最后期限即从当日起大约10到12天,美国将于当晚或29日确认最后期限。


特朗普对俄的“最后通牒”能奏效吗

7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会见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和他的妻子维多利亚·斯塔默。


这位美国领导人坦言他“热爱俄罗斯人民”,但同时表示“没有理由等待”“我们只是没有看到任何进展”。他威胁称,如果在指定期限内,俄罗斯未能就乌克兰冲突达成协议,将对与俄罗斯合作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和征收关税。他指出,制裁可能包括“100%关税”,这种措施仍在考虑中。


至于“50天期限”,是特朗普在本月14日初次提出的。他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晤时表示,如果俄罗斯未能在50天期限内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100%的关税,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即表示感谢。“在关键时刻,美国总统展现出明确立场和坚定决心,这至关重要。此时正是通过力量实现真正和平的时机。我感谢特朗普总统的努力,他希望挽救生命,终结这场可怕的战争。”泽连斯基还称,基辅将“与华盛顿不懈合作”,以使两国“更加安全、强大和繁荣”。



施压奏效吗?俄罗斯强硬回应



面对“最后通牒”,俄罗斯方面表现得较淡定且强硬,认为这种施压是无效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当地时间28日说,特朗普在和俄罗斯玩“最后通牒”的游戏,不管是50天还是10天,每一次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又进一步的威胁。“战争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而是与(特朗普的)自己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则强调,用施压和最后通牒的语言与俄罗斯对话“毫无意义,适得其反”。


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安德烈·克利莫夫推测,特朗普提出新的“最后通牒”,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社交媒体上不断流传特朗普“在迎合俄罗斯总统”的说法,克利莫夫认为,特朗普提出这类“最后通牒”,可能正是为了打破这种迎合的可能性。“我认为,他正是为了破除这种形象,才开始发表这类言论。你也明白,他完全可以同样地提出48小时解决冲突的要求。”克利莫夫如是说。


俄罗斯科学院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政治学家及美国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布洛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未必会在他为乌克兰和谈定下的10至12天新期限结束后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国实行关税。


“我认为,实际上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自己明白,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要多于对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和白俄罗斯的制裁。这对俄罗斯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相反,却导致了俄罗斯经济上涨并且增加了政治和经济主权。”布洛欣说。


特朗普对俄的“最后通牒”能奏效吗

7月23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第三轮直接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图源:新华社)



12天如何达成停火协议?



俄乌冲突久拖不决,双方谈判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月23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了第三轮俄乌直接谈判,但不到一个小时即告结束,双方在人道主义议题上取得进展,同意继续交换被俘人员,但未在两国首脑会面、停火等核心议题上实现突破。


泽连斯基呼吁与普京直接会晤,称只有两国领导人会晤才能结束俄乌冲突。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本月25日表示,俄乌高层会晤或可讨论,但两国元首不会在未敲定细节的情况下会面。他同时认为,鉴于目前俄乌双方对于实现停火的方式存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且难以迅速得到调和,双方的停火协议很难在8月底之前达成。


特朗普对俄的“最后通牒”能奏效吗

2025年7月27日,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前线附近的军人。


此外,在特朗普发表“最后通牒”之际,俄乌前线仍在激战。乌克兰空军2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27日晚至28日凌晨,俄军使用324架无人机和7枚导弹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空袭,袭击造成8人受伤。俄罗斯国防部称,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发动了无人机袭击,俄防空部队一昼夜间在俄罗斯五个地区上空拦截并摧毁了74架乌克兰无人机。与此同时,俄方称,将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关闭根据1995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双边协定设立的20个边境口岸。


外界舆论认为,经过三年半的冲突和僵持,目前尚不清楚双方如何能在12天内达成停战协议。



俄罗斯面临多重挑战



除了口头施压外,经济层面的对俄打压,同样在特朗普的苏格兰之行之中受到关注。特朗普当地时间27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宣布,美欧双方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为换取美国降低关税,欧盟将彻底放弃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转而购买美国能源。冯德莱恩透露,未来三年内,欧盟将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


梅德韦杰夫对此发文称,协议禁止欧洲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显然是在针对俄罗斯。他还指出,尽管特朗普的言论和行动极其矛盾,但他在一件事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他正在强硬地推进美国的经济利益。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8日回应称:“很明显,这种做法将导致欧洲进一步去工业化,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


特朗普对俄的“最后通牒”能奏效吗

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会晤后握手。


在军事层面,与特朗普不满的声音一起出现在台前的,是美国高调宣布向乌克兰转售最先进武器。美国与北约本月14日达成了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协议,特朗普当天说,“北约将迅速支付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费用,并将其分发到乌克兰战场”。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一些装备将“非常快”、预计“数日之内”运抵乌克兰。他补充说,一些欧洲国家将把本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转交给乌克兰。


此外,上月北约峰会举行后发表的宣言称,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决定在2035年前将年度国防开支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北约还在军事安全层面强化在东翼国家的军事战略部署,提出“东翼威慑战线”的新概念。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本来就将北约东扩和北扩视为对自身安全的巨大威胁,北约在东翼地区的一系列军事部署无疑再次触碰俄罗斯的安全红线,这种“以武求安”的逻辑只会导致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俄面临‘历史首次与整个西方作战局面’”,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地时间28日所说的这句话,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标题。报道指出,拉夫罗夫表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均有盟友。但在今天的战场上,俄罗斯没有盟友,只是依靠自己,因此不能显示出软弱性和弱点。拉夫罗夫还称,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依然保持着相互尊重,但这种尊重在当今的俄罗斯与欧洲关系中已不复存在。


这场持续了1250多天的冲突,让俄乌两国都陷入疲惫,在美欧不断地搅局下,双方仍在高速消耗。虽然特朗普定下了12天的最后期限,但外界仍疑惑,这场马拉松式的冲突,终点在哪里。




作者丨黄茹娟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王思婳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池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