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乌克兰的夜空再一次被导弹和无人机撕裂。前不久,俄军发动的大规模空袭让基辅陷入一片废墟。22人在短短数小时内遇难,整个城市的市政大楼降半旗,全市哀悼。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宣布8月29日为哀悼日,所有建筑都要降下国旗。城市的气氛压抑到极点,民众的愤怒和绝望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可是,最让人意外的不是这场袭击的惨烈,而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场“外交转身”——他居然在空袭后第一时间,主动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方对俄罗斯表态。

在外人看来,这一幕多少有点讽刺。前不久,泽连斯基还在联合西方制裁中国企业,甚至亲自否决中国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把中乌关系推向几乎冰点。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乌克兰还是西方集团对中国口诛笔伐的“急先锋”,在北约和欧盟诸多场合多次要求“对中施压”。可一夜之间,乌克兰总统也从“强硬抗俄”变成了“请求中国主持公道”。这种“冷暖两重天”,无论在乌克兰还是在国际舆论场,都激起了巨大的震荡。

中国的角色在这场危机中极为独特。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不拱火不站队”。早在俄乌冲突初期,中国就明确提出“十二点和平倡议”,一再强调“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更关键的是,中国并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只做一些实打实的粮食、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回头看看,欧洲的承诺越来越空洞,北美的军援也步履维艰。乌克兰在列强夹缝中周旋,最后发现唯一还能保持沟通、唯一“不表态站队”的变量,居然是中国。

这一次,泽连斯基在空袭之后主动喊话中国,明摆着是想把中方拉进自己的外交博弈。舆论场上他的团队拼命制造“情感绑架”,想用道义压力倒逼中国出面对俄罗斯施压。熟悉国际事务的都明白,这其实是老套路:用“道义牌”让中国在舆论和外交层面“选边站”,以此打破当前的僵局。只不过,这种“道德绑架”在中国这里根本行不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极为冷静和简练。记者会上,中方只说了两句话:“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我们呼吁有关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降温,为政治解决危机积累条件。”两句话,直接把中国的立场点得明明白白:不站队、不拱火、不随波逐流。对比乌克兰“期待中国表态”的热切,中方的回应显得格外理性和克制。

乌克兰现在的外交困境其实一目了然。一边要讨好西方、争取更多援助,一边又必须维持与中国的沟通窗口。前脚还在制裁中国企业,后脚就要找中国“主持公道”,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外人看着都觉得尴尬。更让乌克兰难堪的是,西方的“雪中送炭”早已变成“锦上添花”,利益交换的本质暴露无遗。美欧领导人嘴上说要支持乌克兰,实际行动却越来越拖拉。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在斯洛文尼亚布莱德战略论坛上都不再遮掩:“指望美国能下令让战事停止,这种想法显然过于天真。”美方自己都承认,没有筹码迫使俄乌停火。欧洲这边,冯德莱恩、特朗普一边喊话俄罗斯回谈判桌,一边又主张给乌克兰加码武装,实际上“军援缩水”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对比之下,中国的策略始终如一。不参与阵营对抗、不做地缘拱火、不搞“站队外交”,只反复强调政治解决、缓和局势。中国派特使多次访问俄乌及欧洲各国,听取各方关切,推动对话。中国的和平倡议广受联合国和发展中国家认可。哪怕乌克兰在国际场合多次给中国使绊子,中国依然坚持原则,不因一时一地的外交风向动摇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