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走下飞机,在北京机场的那个握手,被无数历史书称为“世纪破冰”。

那年春天,中美之间跨越了二十多年的对峙,突然开始“握手言和”,世界都觉得这是一场外交传奇。

但几十年后,尼克松却在回忆录里写道,他对这场访问感到“后悔”,这话一出,不少人一头雾水。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当年不是他亲手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吗,怎么还后悔了?当年中美接触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尼克松为什么来中国?毛主席又是怎么应对这场“外交试探”的?

尼克松访华的真正动机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日子并不好过,虽然表面上它还是世界老大,但里面早就乱成一锅粥。

国内反战、通货膨胀、社会撕裂,外面又有苏联虎视眈眈,冷战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中东、非洲、亚洲到处是火药味,美国到哪儿都得管,结果是手伸得太长,实力却跟不上。

这个时候,中国的角色突然变得重要起来,美国觉得,能不能把中国拉过来,起码让中国别跟苏联站一块儿?这样自己就可以轻松点。

尼克松和他的一众幕僚,心里其实打得是“联中制苏”的主意,换句话说,他不是来真心搭桥的,而是希望借中国这把“钥匙”,去打开苏联的大门。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他们还以为,中国那时候刚和苏联在边境打过仗,应该很需要一个新的靠山,说不定会愿意靠向美国。

这就是美国人打的主意,你现在正需要我,我来伸个手,我们就能做点交易。

讲白了,当时美国的目标并不是建立什么平等关系,而是希望中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配合,尤其是减少对第三世界的支持,尤其是越南方向。

尼克松来中国,不是来谈感情的,是来布局的。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毛主席的破局之策

毛主席当然知道尼克松来干嘛的,美国人想通过几场闭门会议,搞点利益交换,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配合美国的动作。

但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中国不搞秘密交易,一切外交都要公开透明。

当时的中美会谈,是在双方高度警惕中进行的,毛主席也没有急着求合作,他知道,中国虽然面临困难,但不是非靠美国不可,对苏联的戒备可以有,但绝不能变成依附美国的借口。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中国摆出的立场清清楚楚,我们支持世界上被压迫的国家争取独立,这个方向不改;我们不会被拉进任何大国之间的争斗,也不会站在谁的一边。

你美国想拉我去对付苏联,不好意思,我们不玩这套。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没有让中国陷入“选边站”的陷阱,很多国家在冷战中被迫选边,结果要么被利用,要么被抛弃。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而中国不一样,毛主席坚持的是独立自主,哪怕接受这场访问,也只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换一种方式被控制。

整个会谈过程中,中国的态度始终是掌握主动权,不让美国牵着鼻子走,该说的说,该坚持的坚持。

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中国的立场写得非常明确,没有模糊空间,美国人想要的模棱两可、模糊承诺,一个也没捞到。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尼克松的“后悔”车

几十年后,尼克松在回忆录里回想起这段访问,说他“对某些事情感到后悔”,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感慨,而是他意识到,自己当年的判断出了问题。

本来他以为,这次访问可以让美国在冷战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甚至能在亚洲搞一点战略平衡。

但现实却是访问中国之后,美国没能如愿以偿地改变中国的国际立场,反而让中国的地位更高了。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首先,中国在越南问题上没有妥协,当时美国最希望中国能减少对北越的支持,但中国不仅没有松手,反而继续坚挺。

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在越战中的战略布局,最终让他们不得不从越南全面撤军。

其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就在尼克松访华前后,中国重新拿回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成为常任理事国。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这是一个巨大的外交成果,也让美国意识到,中国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安排”的对象。

尼克松访问中国,原本是想通过一次“主动出击”来重新设计国际格局,结果却发现自己只是给对手递了一把梯子。

毛主席不仅没有让美国人的阴谋得逞,反而借机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外交局面,这种被动是尼克松后来越想越不甘的根本原因。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中国并没有在中美建交之后成为美国的“盟友”,无论是外交政策、地区态度,还是对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

这让美国不少战略家开始反思,当初那场“破冰”,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看清棋局更重要

从表面上看,1972年的中美握手,像是一次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可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中国并没有被带进美国的节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这次会面变成了战略上的转机。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毛主席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说了多少场面话,而在于他能看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并且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美国想要的战略让步,中国没给;想要的阵营站队,中国也没配合,但中国却借这次机会,稳住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外交空间,还把自己的立场传播到了全世界。

尼克松的“后悔”,是看到了中国在这场对弈中并没有成为陪衬,而是借助美国的主动出击,顺势完成了自己的战略转身。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美国愿意抛出橄榄枝,是因为自身陷入困境;中国接住这根橄榄枝,却不是为了依附,而是为了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外交,不是谁出招多谁就赢,而是谁能在关键时刻稳住节奏,看透对方,守住底线,最终把局势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引。

1972年那次访问,从外表看是中美之间的一次缓和,但从战略层面看,这是一场高水平的博弈。

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后悔当年访问中国,只因毛主席识破了他的计谋

而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美国想借中国之力解决自身危机,中国则借美国之手打开国际空间。

毛主席始终把握主动,用“以公开换主动”的策略,守住了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独立地位,尼克松的后悔,说明他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也高估了美国的外交操盘能力。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大国之间的较量,真正的胜负不是靠会谈的次数,也不是靠谁走得快,而是靠谁能看清对方的底牌,又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

参考资料

《50年后 美媒言论让尼克松首席翻译“震惊”》 观察者网

《尼克松为什么会后悔访华》 吴铭

红歌会网、百科—尼克松访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