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接受杜特尔特第三国正式曝光,不是中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澳大利亚。
9月28日,国际刑事法院控方律师孔蒂接受采访时表示:若杜特尔特获准临时释放,荷兰将可能成为接纳他的国家,法院记录已经显示可能性。
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差点把咖啡喷出来——荷兰?那个把杜特尔特关进拘留所的国家,转头又要当他的“临时庇护港”?听起来像是国际政治版的“打一巴掌再给颗糖”。可细想之下,这背后哪是温情脉脉的善意,分明是一场精密计算的政治平衡术。国际刑事法院(ICC)一边高举“正义”大旗,指控杜特尔特犯下76起谋杀、三项危害人类罪;一边又在程序上留出缝隙,甚至主动提出由荷兰接收——这不叫矛盾,这叫“体面的退路”。
杜特尔特年已八十,身体每况愈下,昏迷事件刚被莎拉公之于众,ICC的沉默就显得格外刺眼。如今突然冒出“荷兰可接收”的说法,与其说是人道关怀,不如说是司法机构在舆论重压下的自我保全。毕竟,若真让一位前国家元首死在海牙的牢房里,ICC的“中立”“公正”形象恐怕要碎成渣。与其背负“逼死老人”的骂名,不如顺势搭个台阶,既保全程序正义的外壳,又避免人道灾难的实锤。
更微妙的是,荷兰作为ICC总部所在国,本就对这类敏感案件负有特殊责任。若杜特尔特真被安置在荷兰某处医疗设施,名义上是“临时释放”,实则仍是变相软禁。他走不出这个国家,也回不了菲律宾,政治生命早已被悄然冻结。而马科斯政府呢?嘴上说“尊重ICC裁决”,心里怕是五味杂陈——放人,怕杜特尔特家族借势反扑;不放,又怕街头抗议愈演愈烈。如今ICC主动“接盘”,倒像是替他解了围,也埋了雷。
莎拉·杜特尔特此前反复强调“第三国已同意接收”,刻意排除中、日、澳,吊足外界胃口。如今谜底揭晓,却不是她预想中的“盟友”,而是审判她父亲的东道主。这戏剧性转折,恐怕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她若接受,等于默认ICC的主导权;若拒绝,又可能错失救父的最后机会。进退维谷之间,政治与亲情的拉扯,比任何法庭辩论都更撕心裂肺。
这场风波早已超越法律本身,成了菲律宾两大家族——杜特尔特与马科斯——权力更迭的缩影。老杜哪怕躺在病床上,依然是搅动政局的风暴眼。而ICC,看似高高在上,实则深陷地缘政治的泥潭,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