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消息!
特朗普刚刚突然宣布:
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制药巨头下达60天最后通牒,要求辉瑞、诺和诺德等企业将美国药价降至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看齐,否则将动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家庭免受高价药盘剥。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特朗普在旗下社交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上公开了他发给全球 17 家制药巨头的信件。
这些公司包括了艾伯维、安进、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礼来、EMD Serono、基因泰克、吉利德、葛兰素史克、强生、默克、诺华制药、诺和诺德、辉瑞、再生元以及赛诺菲。
特朗普此举并非心血来潮。今年 5 月,他曾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价要和其他发达国家比,不能比别人贵,争取做到 “最惠国价”。
此次宣布的 60 天最后通牒,正是在落实这一行政命令。他要求制药公司把所有药品,都以其他发达国家里最低的价格,也就是 “最惠国价”,卖给美国的医疗补助计划 (Medicaid) 患者。
为什么特朗普要如此强硬地推动药价下降?这与美国高昂的药价现状密切相关。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癌症药物价格在上市后继续上涨,而德国和瑞士的药物价格则出现下降趋势。
据《JAMA Health Forum》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美国,癌症药物的价格在上市后上涨,而在德国和瑞士,无论是癌症药物还是非癌症药物的价格均有所下降。
全球新药价格普遍较高,2021 年至 2022 年间,美国的药品支出增长了 9.4%,2022 年的总支出约为 6355 亿美元。
美国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且连年上涨,成为政府和患者的极大负担。有研究机构发布全球前 25 款畅销药价格数据显示,美国药品价格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国家,约为欧洲和日本同等经济发达程度国家的 3 倍至 5 倍。
据兰德公司报告,美国品牌处方药的价格平均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其他主要发达西方国家的 2.56 倍。
典型药品美国售价远高于中国售价,如 PD-1 抗癌药纳武利尤单抗,美国的年治疗费用 116 万元,是我国的 10 倍;再如治疗罕见病的诺西那生钠,美国的价格 87.5 万元 / 支,是我国的 26 倍。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要求,制药巨头们反应不一。辉瑞声明强调其患者援助计划覆盖广度,并提及在 “特定胰岛素产品” 上于 “部分区域市场” 提供的有限折扣,但未承诺全面降价。
默沙东承诺 “继续履行对可及性的承诺”,重点提及疫苗可及性计划,对成熟药品降价前景避而不谈。礼来则相对积极,重申其将自行胰岛素产品标价下调 70% 的决定,并强调这是 “行业表率”。
不过,药企普遍将责任推向供应链中游 (PBM、保险公司),强调自身援助计划的作用,但对系统性、大幅度降低药品标价 —— 尤其是高利润的创新药和专利保护期内药物 —— 态度暧昧或直接回避。
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 (PhRMA) 估计,特朗普的这一提案可能会在十年内使制药公司损失高达 1 万亿美元。
该协会发言人指出,“任何形式的政府定价对美国患者都是不利的。在医疗补助计划中实施国际参考定价并不会为患者省钱,实际上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成本。”
专家也对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助理教授季云安 (Yunan Ji) 指出,这一政策初衷是希望在相对发达的国家中,美国成为最受青睐的国家。
她认为,该类政策或许可以在中小型市场奏效,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处方药市场,“制药商将不得不与其他国家重新协商合同”。
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贾里德・蒙德辛 (Jared Mondschein) 认为,该政策一旦推行,势必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溢出性冲击,制药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在这些市场的售价来 “弥补” 美国价格下调带来的利润缺口。
特朗普此次下达的 60 天最后通牒,无疑为这场围绕 “全球最贵药价” 的拉锯战按下了加速键。若企业未在期限内配合,政府将考虑采取行政令、修改法规,甚至开放药品进口等手段推动药价下调。
白宫批评行业此前所提降价方案 “缺乏实质内容”,不过是推卸责任、要求政策让利、变相索取数十亿美元补贴的行为。
接下来的 60 天,全球制药行业将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行动,以及制药巨头们的应对策略。这场药价博弈的结果,不仅将影响美国民众的医疗负担,也将对全球医药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