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说过这么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和美国合作共赢,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想看到的是中美全面对抗,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中美之间渔利,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空间,这些国家就包括欧洲,日本,还有印度。
这里面最典型的,其实就是印度,印度这么做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组建了自己的阵营,那个时候的印度,就没有加入美苏其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另外组了一个局,叫做不结盟运动组织,并且把自己塑造成这个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
应该说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美苏冷战,世界气氛剑拔弩张,而印度带领第三世界国家站到一边,既不站美国也不站苏联,这样对于世界局势的均衡,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也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望。
我们知道,印度这个国家的历史其实很短,在英国殖民以前,整个南亚次大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历史上的印度,也并没有一个连续稳定统一的主体,而是一盘散沙。英国殖民以后呢,经过了大量的努力,终于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国家,逐步统一到了一起,这才有了之后印度的独立。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也能看到,印度内部其实仍然是比较松散的联邦,那在印度内部,一直都是想解决这个历史传承的问题,就是希望塑造一个印度全民族的核心国家共识
我们从本质上来说,印度的核心国家共识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上就不存在。所以印度呢,一直是希望在世界的民族之林里,能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作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支撑。像冷战期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这算是印度在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也一直是印度国家战略在坚持的一个方向,那就是尽可能的不要依附于任何一个强国,而最大化的在其他强国之间,保持一定相对的独立,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的这种做法,站在自身的国家利益这个角度上来说,倒也无可厚非,虽然有的时候反复横跳,确实很恶心人,但是至少是比那些跟在美国后面,充当霸权主义的跟班和打手,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的国家要强得多。
所以这么来看的话,其实坚持印度的相对自主,这是印度精英层的一个共识。在这个共识之下,印度其实一直是在等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就是中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这么一个机会。
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宣布重返亚太战略的时候,在经济层面,美国组建了TPP,这是美国准备进行全球的供应链重组和产业链转移的一个战略选择,这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嗅到了一个巨大的战略崛起的机会,因为供应链重组和产业链转移,最有可能的一个目的地,就是正处于人力资源红利上升期的印度。
只不过后来特朗普上台之后,第1天就把这个TPP给废除了。但是特朗普随即发起了贸易战,这仍然给印度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后期美国仍然在推行印太经济框架,在这里面,仍然是把印度作为一个主要的产业链重组的核心工业基地,这对于印度来说,是全面工业化的一个最佳时机。
在美国画的大饼之下,印度自然是积极响应,所以说也就有了印度主动挑起的边境对峙,洞朗危机,都是在呼应当时美国在外部制造的压力。
但是有一点不幸的是什么呢?美国的供应链转移和产业链重组,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已经全面宣告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所得到的,远没有当初预期的那么多。
而且事情发展到今年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的战略方向有可能转向全面的战略收缩。中美之间对于美国的战略收缩是有共识和合作的,那么一旦中美形成这样的交易,原本左右逢源的印度,该要如何自处?
这就是印度当下最大的危机。
从特朗普给印度大幅加征关税,到印度总理莫迪转而向我们示好,再到最近,特朗普宣称莫迪承诺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又被印度国内否认,从这一系列左右摇摆自相矛盾的信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印度当前的国家战略,本身就处于一个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而这种摇摆不定的根源,还是源于中美之间的战略调整。
而一旦中美在斗争中逐渐对于美国的战略收缩达成最后的路径一致,那么印度在中美之间争取的利益的空间将会彻底消失,印度全面工业化的希望,也会就此破灭。
作为一个只想在外交政策上自主,却不能在国家发展上自力更生的国家来说,没有了强国的参照,失去了左右逢源的对象,在历史和现实中都迷失了自己,或许这才是印度当下的绝望心态和真正的危机之所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