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中国没有下任何大豆订单,美方着急了,鲁比奥拨通了北京电话,而王毅外长则在通话中打开天窗说亮话。那么,中方为何没有下达美国大豆订单?中美之间又有没有恢复农业合作的可能性?

根据《财富》杂志的披露,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采访中表达了严重担忧。他直言,今年美国大豆收获季已经到来,但历来最大买家中国却没有下任何订单,这意味着美国豆农眼下正面对一种极其严峻的处境。按照往年的情况,中国的采购通常会在九月前后有显著体现,占到美国大豆销售的一部分。但今年却是零,这样的局面,让美国农业界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中国为何没下美国大豆订单

在采访中,拉格兰反复强调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产业的重要性。在美国大豆总产量中,出口约占一半,而中国单一市场的采购量,甚至超过其他海外市场的总和。这种依赖关系意味着,一旦中国减少或延迟采购,美国大豆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会受到波及。美国农民的账面收入下降,加工企业缺乏保障,地方财政的相关税收也将大幅缩水。

至于中方不下单的原因也不难理解,首先,中国的市场需求正在多元化。随着南美特别是巴西大豆产能的持续提升,中国有了更多选择。巴西大豆在价格和运输周期上更具灵活性,加上近年来中巴之间农业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使得中国对巴西大豆的依赖度逐年上升。

其次,中国自身也在推动大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国内种植面积,推动替代品研发和消费结构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迫切需求。再加上中美关系整体环境中存在的摩擦和不确定性,中国的选择更趋谨慎,避免在高度敏感的节点上增加额外风险。

中国为何没下美国大豆订单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拨通了北京的电话,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沟通。从通稿看,双方的对话涉及到中美关系的整体走向,也间接回应了当前困扰美国农业界的困境。王毅在通话中明确表示,中美关系要保持稳定,必须有元首战略引领作为方向盘。两国应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同时要正视分歧,避免因一时的消极言行造成更大损害。尤其在台湾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方需要谨言慎行。

这些表态实际上为中美经贸合作划定了清晰的前提,即政治互信和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农业合作曾经是双边关系中的亮点和稳定器。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一度达到高峰,双方通过农产品贸易形成了互利关系。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大豆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稳定的大豆采购订单带来长期收益。

中国为何没下美国大豆订单

然而,当政治因素掺杂其中,这种互利关系就容易被削弱。如今王毅的表态已经很清楚,如果美方不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展现出应有的克制和尊重,那么中美关系的改善就缺乏基础,更谈不上农业合作的恢复。

从更大的格局分析,中美关系仍然具有合作空间。双方在通话中一致认为,需要进一步发挥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管控分歧,推动务实合作。这意味着尽管存在争议和矛盾,但两国并没有彻底关闭合作的大门。对于美国豆农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信号,说明未来仍然存在恢复出口的可能,但前提是政治环境有所改善。

中国为何没下美国大豆订单

总之,中国没有下任何美国大豆订单,并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而是中美关系整体环境下的一个缩影。美国农业界的焦虑与呼声,反映了这种变化带来的现实冲击。鲁比奥与王毅的通话,说明双方仍在尝试寻找沟通的空间,但能否真正恢复合作,取决于美方是否能够展现出应有的尊重和诚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