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抢到iPhone17了吗?
美国人抢到的iPhone17,全是咖喱味的。
由于关税的影响,苹果发往美国的iPhone,都来自印度组装。
星空君一直鼓吹印度造不了苹果手机,是不是被打脸了?
事实上,所谓的印度制造,仅仅是印度组装。甚至是二次组装,很多配件在中国组装好后再发到印度进行最后的组装。
库克用这种方式规避高关税,同时也试图培养印度的手机产业链,避免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很多朋友担心印度会从组装开始,复刻中国手机产业链的崛起之路。
如果你了解下iPhone的利润构成,会发现印度想要挤进来分一杯羹,还是很难的。
iPhone的配件分三类,第一类是苹果自身主导的,包括核心芯片A19 Pro处理器、基带(目前是高通,已经开始上自研)等,技术含量最高,成本也最高;第二类是存储颗粒、CMOS传感器、屏幕等高价值配件,以日韩配件为主,中国配件已经达到了替代的水平但被制裁和限制,之前国行版上了长存的颗粒但被美国限制了,欧菲光的摄像头也被限制了,京东方的屏幕仅限国行,技术含量次之,成本比较高;第三类是电池、各种连接件等相对低端的配件,供应商基本以中国企业为主。
所以问题来了,印度企业能替代哪一部分?
第一类是不可能的,那是苹果乃至美国的绝对内核,不允许外人染指;第二类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想要实现也是不可能的,长存烧了多少钱?京东方光无息贷款债转股就几千亿;第三类勉强有可能,但做不到中国的成本优势。
印度顶多在极少数连接件和组装方面能实现对中国企业的替代,其实这部分领域也是国内产业升级正在往外转移的(以越南为主)。
(附图:越南立讯精密,注意厂区的红旗上只有一颗星)
有朋友问了,为什么要向外转移?留在国内不好吗?
其实这是必经之路:服装厂月薪一千,电子厂月薪三千,汽车厂月薪六千,作为小镇青年,你去哪里打工?
国行版iPhone17的屏幕,来自京东方。
一,京东方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京东方营业收入1012.78亿元,同比增长8.45% 1 ,但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6.47%明显放缓;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同比增长42.15%,扣非归母净利润22.82亿元,同比增长41.45%,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iFind
整体毛利率12.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净利率3.21%,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经营效率显著提升;期间费用率19.5%,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下滑0.5个百分点至6.1%,管理费用率下滑0.3个百分点至4.7%,研发费用率稳定在5.9%。
分板块来看:
半导体显示业务毛利率12.4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
物联网创新业务毛利率11.09%,同比提升0.75个百分点,新兴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MLED业务毛利率19.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Micro LED技术商业化初见成效;
传感业务毛利率28.7%,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医疗影像与车规级传感器表现靓丽。
尽管技术上来说,韩国的三星、LG依然还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但从市场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全面追赶上来。2025年上半年全球超60%的OLED屏幕为中国生产,而LCD屏幕更是实现了对三星的绞杀,三星自己出的LCD产品都从京东方采购。
就京东方来说,LCD业务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主流应用领域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平板电脑面板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为3,470万片,市占率46%,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全球第一;OLED业务2025年上半年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超7,100万片,同比增长75%,市占率15%,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
二、海外业务
OLED业务次于三星也和美国的打压有关,苹果不想用京东方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美国对中国产的配件有严格的限制和关税打压。
2018年的时候,郭台铭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世界,两套系统。
这个预言越来越接近成真了。
不过,由于京东方在LCD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美国人民也离不开京东方。用不了京东方屏的手机,但用得了京东方屏幕的电视。
京东方的墨西哥工厂,覆盖美国20%的屏幕需求。
公司还在越南巴地头顿省富美市自购土地、自建的智慧终端二期工厂动工,墨西哥雷诺萨工厂扩大产能覆盖对美出口需求。通过"国内+海外"双供应链体系,降低贸易摩擦影响,关键原材料(如OLED发光材料)本地化率提升至60%。
三、大客户依赖
除了做苹果的供应商外,京东方还是华为的供应商。是华为折叠屏OLED独家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超1,200万片,占其总出货量的17%。
有意思的是,京东方为了降低成本,把很大一部分供给华为的产能放到了越南工厂。
看到没,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玩命发展新能源车,这是国家战略。
对于京东方来说,对大客户的依赖度过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0%,其中华为依赖度达55%,计划2025年非华为收入占比提升至3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