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是明朝打倭寇的主力,后来突然解散了。史料上只写着"遣返回乡",具体原因没写清楚。明明打过那么多仗,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戚继光带兵时挺上心,选兵都是农民矿工,训练严。可后来朝廷欠饷成了常态,士兵们经常饿肚子。蓟州那次哗变,听说就是因为发不出钱粮。

看看吧,失去公信力的政府,后果有多严重?

戚继光后来主动离职,回了老家。他走了之后,朝廷把戚家军调去北方守边疆。结果那边的将领不待见南方人,给他们安排苦差事。时间长了,军心就散了。

有老兵后代讲,当年很多人被编入其他部队,也有人偷偷回家。但回家也没法正常生活,朝廷登记的军户身份一直甩不掉。有人想做生意,官府说"军籍不得从商",只能混日子。

最近挖出来些古文书,显示万历年间确实有大规模裁军。那时候张居正死了,朝廷没钱了,就开始砍军费。原先说好的待遇全不算数,士兵们没法活。

北方将领把戚家军分成好几批,派到边境不同哨所。表面上说是换防,其实是拆散主力。后来清军打过来时,这些老兵有的参战了,有的躲起来了,没留下记录。

有个福建老人说,他爷爷当年在戚家军当伙夫,亲眼见队伍被打发走。当时老兵们都说"朝廷不仁,我们也不义了",但没人敢造反,只能四散逃命。

考古队在天津发现了集体墓地,下葬时间跟解散年份对得上。墓里全是年轻男性骸骨,不少有重伤痕迹。附近村民传说那是士兵暴动被抓后集体处决。

有些军户后代现在还住山里,世代务农。他们家里藏着旧铠甲和兵器,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有文物专家看过,确认是戚家军制式装备,但官方认定的名录里没这些物品。

最近翻出《明实录》残本,发现朝廷给戚家军的最后命令是"各归原籍,永不叙用"。但很多士兵根本没家可回,家乡早被划给地主了。这种情况下,不跑能怎么办?

现在只剩老人们传说,说当年那些兵最后都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真相。

看看吧,失去公信力的政府,后果有多严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