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西安城的八十年代?时空好像在这里凝固。
大礼堂、老商店、日杂铺、理发店、副食店、小旅馆烤肉摊子……我们穿越了。

前段时间听小说《主角》,没想到就刷到了《主角》电视剧的拍摄地方,大数据是太厉害了!
事先声明:柞水凤凰镇的拍摄是“撞”上去的。那是个古镇老街,很多地方镜头是不需要的做多少的改造,稍加修饰就可以了。

我说的这个是位于石砭峪口的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现在是电视剧《主角》的重要片场。
多年前我最喜欢骑行的地方就是石砭峪,从北郊到南郊,不拐弯就上了石砭峪水库大坝,早上出门中午回来还能赶上吃个晌午饭。
自此石砭峪封闭后,我就很少来这里了。

没有想到,峪口的这个老三线厂子,现在变成了影视基地。
这个厂就是西安风雷仪表厂,1966年建厂老三线,军工企业,据说是给战斗机、坦克、舰艇上上面生产计时时刻表的,老厉害了。
有人说还是给“两弹一星”造过表,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西安人都知道长安的蝴蝶手表,其实风雷厂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熊猫表”也是很牛逼的。
熊猫表“系出名门”。
话说这个风雷仪表厂风冷和上海手表厂有很大的渊源:风雷仪表厂的前身就是上海手表厂“608“军工保密车间,这个车间主要是生产精密的航空机械用表,1966年三线建设时搬迁到西安。

看看,和当时名满全国的“上海”牌手表都有“血缘关系”。
“好人好马上三线”,这个厂以前就是“上海阿拉”的天下。
以前我骑着车子路过的仪表厂,早就破产搬离,只留下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厂房、宿舍、家属院。其实秦岭很多峪口前,有不少这样的老建筑。

没想到这里稍加改造,就成了一个影视基地,真是好创意。
《主角》故事背景时间是七十年代后期到八九十年代,这个时代的背景现在还真是不好找。

对于60后70后来说,那个年代的记忆,就是对于童年和青春的记忆。看到眼前这样的老建筑,老铺面,都是满满的回忆。
我是见过没有改造前的西安四条大街的,四条大街上原先有很多低矮的瓦房,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街新华书店对面的那一排,还有西大街的那一片。

甚至于这样的理发店,这样的日杂店,都是当年光顾的地方。
话说设置这个片场的人,一看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把那个年代街道时尚元素,拿捏的准准的。

据说《主角》电视剧有超过60%主场景都将在此取景,苏式工业建筑群,高大浓密的梧桐树,陈旧的礼堂、宿舍楼,很有那个年代的烟火气息。
你看看,有点儿怀旧情绪的人,到这里拍照,是不是很上镜头?

西安周边这样闲置的老厂房多得很,像改造过的大华1935、纺织城艺术区、老钢厂……那些都在城区,郊区这样老厂改造的好像没有。
把老工业基地变身文创产业园和创意区都是弄比较“洋火”,像这样自自然然甚至有些破烂的好像还没有。

现在搞文化创意的都太“桑眼”,还没有咋捏,就把刀子磨的“殘火”的,咋,准备割肉呀。
有些东西闲着也是闲着,先把人气拢拢,甚至有些地方本来就是公益性的,没有必要急着挣钱。
环山路上很多公益性的建设也没有想着挣钱,就是为了丰富了西安市民的生活。来转悠的人多了,小钱自然就撒出去了。

最见不得的就是事情还没有咋捏,就有专家谈论什么“影视+文旅+农业+科技+艺术”多元碰撞,“解锁剧组拍摄、影视文博、研学、乡村休闲、生态农场等丰富文旅场景,打造全国工业遗产活化标杆。”
这就把人给吓跑了。

现在街道上这些场景也只有百十米,院子里面的还没有开放,要是专门来这里打卡拍照是不值得的,好在西安市的闲人多,沿着环山路转的闲人更多。
石砭峪东西两边的天子峪百塔寺抱龙峪,都是西安人爱转的地方,闲转的时候顺路来这里转转,也不错。

等主角上演后,这里必定还有一火。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