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盯着高层会议盼 “大招”,盼着棚改重启、盼着楼市再掀涨潮。
但结果可能要让这些人失望了:最新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通篇没提 “刺激房地产”,反而给城市发展和房地产定了个全新的调。
要知道,这会议可不是普通会。建国以来,它只开过 4 次,每一次都深刻改写无数人的生活:1962 年调整城市布局,1978 年铺垫住房商品化,2015 年货币化棚改更是让一批拆迁户 “一夜暴富”。时隔 10 年再开,所有人都在猜:会不会再来一次 “房价狂欢”?
答案很明确:不会。这次会议,藏着一个更重要的信号,中国城市发展,彻底告别 “摊大饼” 的时代了;房地产,也不再是拉动经济的 “引擎”,而是要回归 “住有所居” 的初心。
从 “大拆大建” 到 “精耕细作”,高层在算一笔更长远的账
2015 年的棚改,至今让不少人记忆犹新。货币化补偿让拆迁户成了 “刚需”,短期内需求暴增,房价一路看涨。紧接着,“买涨不买跌” 的预期发酵,村里的往县城冲,县城的往市区跑,全国房价普涨,硬生生把库存 “去” 了出去。
但这次会议,完全是另一套逻辑。
通稿里,“棚改”“旧改”“房地产税” 一个没提,反而反复强调 “城市内涵式发展”。说白了,就是城市发展不能再靠 “摊大饼”“大拆大建”,而是要精耕细作:老旧小区怎么改得更舒服?地下管网怎么修得更结实?公园绿地怎么建得更便民?这些才是重点。
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头版头条说 “城市要有温度”,求是杂志专门解读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其实都是在划重点:房地产的定位变了。它不再是拉动经济的 “快车”,而是服务民生的 “基石”,房子是用来住的,城市是用来生活的。
这和 2015 年太不一样了。当年的棚改,本质是靠短期刺激拉房价;现在的高层,想的是怎么让城市更宜居,让房子真正满足 “住” 的需求。维度不一样了,逻辑自然也变了。
就算想再 “刺激”,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了
有人可能会说:“只要国家想,总能让房价涨起来。” 但现实是,2025 年的今天,不管是政策空间、市场需求,还是人口趋势,都和 2015 年没法比了。
先看房子够不够。2015 年棚改去库存,是因为当时的房子还没那么多;现在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差不多一半的商品房,都是 2015 年之后盖的。三四线城市里,库存消化周期超过 5 年的比比皆是。说白了,房子已经严重过剩,再搞大拆大建,只会让库存更多,更难消化。
再看老百姓还有没有钱买房。2015 年,居民部门债务率才 40% 左右,大家还有加杠杆的空间;到了 2023 年,这个数字最高冲到 63.7%,之后就彻底加不动了。2024 年底虽然降到 61.4%,但老百姓的钱包早就被上一轮 “六个钱包买房” 掏空了。有能力上车的早就上了,剩下的人,真的没钱再扛房贷了。
更关键的是 “人” 和 “预期”。2015 年,全国出生人口 1655 万,GDP 增速 7% 左右,大家对未来有信心,觉得买房能保值;现在呢?去年出生人口只剩 954 万,上半年 GDP 增速 5.3%,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谁还敢随便买房?
而且经过上一轮房价波动,大家心态早变了:以前是 “不买怕涨”,现在是 “买了怕跌,还房贷怕失业”。买房从 “闭眼冲” 的信仰,变成了 “精打细算” 的选择题。
说白了,2015 年的房地产是 “20 岁的小伙子”,能扛能拼;现在更像 “60 岁的老人”,经不起折腾了。就算想再复制当年的路径,身体也不允许了。
未来的房地产,拼的是 “温度” 不是 “高度”
这次会议虽然没提刺激政策,但几个关键词其实已经点明了未来方向,“内涵式发展”“宜居城市”“韧性城市”“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翻译过来就是:城市不能只比楼高、比规模,更要比生活方便不方便、住得舒服不舒服。
比如 “内涵式发展”,就是告别大拆大建,转而修修补补:老小区加装电梯、菜市场升级改造、地下管网更新换代…… 这些事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实实在在提升居住体验。
再比如 “韧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抗风险:暴雨不内涝、停电有备用电源、疫情来了能快速响应…… 这些都是比 “房价涨多少” 更重要的事。
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未来的房子,“地段” 可能还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品质”:小区物业好不好?周边有没有学校、医院、公园?通勤方便不方便?那些位置偏、品质差、靠 “炒概念” 起来的房子,价值会越来越低;而那些配套全、住得舒服的房子,才能真正保值。
说白了,房地产的 “黄金时代”(闭眼买都涨)已经过去,“白银时代”(拼品质、拼服务)正在到来。房价普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未来更可能是 “分化”:好城市、好地段、好房子依然值钱,差房子可能真的会越来越不值钱。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其实是给房地产划了一条 “新赛道”:过去比谁涨得快,未来比谁活得好;过去靠政策刺激,未来靠民生需求。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盼着房价大涨,不如看清现实:买房要更理性,优先考虑自己住得舒服,别再想着靠买房 “暴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