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9日,据俄罗斯RT电视台报道称,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接受当地媒体专访时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向中方新一代宽体客机供应高质量零组件,其中包括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件、大型复材主翼、垂直尾翼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关键零组件。”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俄罗斯总统视察发动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俄罗斯媒体多次提及,未来计划向中方C-929双发双通道宽体客机项目提供俄方正在研制的PD-26新一代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俄方原本为CR-929客机研发的PD-35下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衍生型号,目前,PD-26的主要装机对象为俄方自研MC-21双发窄体干线飞机的增程型号。

俄罗斯希望为中方的双发窄体干线飞机增程型号、大型运输机和其他军用大型飞机平台提供PD-26发动机,同时继续向C-929双发双通道宽体客机提供飞机复合材料主翼,值得一提的是,该出口计划是有普京亲自督促下推出的,为此,9月5日,普京还专程视察了俄联合发动机公司的装配工厂。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态度转变表明,俄罗斯方面正在放弃对华高科技项目合作时“总要留一手”的惯例,开始逐渐放宽对华高科技合作和核心技术出口限制,减少双方技术合作时的不必要干扰。然而,在美西方国家全力打压之下,改弦更张的俄方怀揣强烈合作意愿,但是否可以得到中方垂青和认可目前还存在许多未知数。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俄罗斯急切期望出口民用航发

一、俄罗斯在技术共享问题上戒心较重,在项目合作问题上办事拖沓

实际上,自2012年俄方向中方提议联合研制下一代大型宽体客机项目以来,双方合作经历长达11年的漫长“马拉松”,最终却在2023年戛然而止。导致这一项目最终分道扬镳的核心原因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俄方为扶持本土航空产业,维护本国航电配套企业和航发企业的利益,强烈要求新一代宽体客机使用俄方已经落后的航空配套设备、航空发动机和设计标准,这一要求直接迫使CR-929客机项目不得不同时发展出“俄罗斯专用版”和“国际版”两套航电体系,项目推进的复杂程度直线飙升。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

而中方认为新一代宽体客机将面向全球市场需求,参与全球宽体客机竞争和博弈,因此采取对标机型(波音-787)类似的国际一流航电设备和航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双方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歧,俄方坚持己见导致项目严重推迟,直至俄方对外宣布退出项目。

第二、随着乌克兰危机突然激化,俄乌冲突导致美西方国家对俄方实施了空前的技术封锁和全方位打压,俄方因俄乌冲突已无力向中俄宽体客机项目进行大量投资,俄方也暂时不发推进项目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时,俄罗斯方面已经在该项目中没有存在的必要。

第三、俄罗斯在对华高技术合作和军工项目合作过程中长期采取歧视性措施,在合作中利用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技术仿制和保护俄罗斯销售市场等多种理由设置各种障碍,对与中方共享和俄方技术成果采取消极态度,这导致双方多个高科技合作项目不是胎死腹中就是推进缓慢,类似中俄重型直升机项目和中俄宽体客机项目,俄方都是半路退出,这表明俄方还没有在心态上、技术准备和合作意愿上与中方开展平等、开放和共赢的合作。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PD-26

二、命令生存危机的俄罗斯放下戒心,未来合作中方将“以我为主”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俄两国战略互信程度较高,高层沟通机制已经十分完善,在涉及航太科技、大型装备等领域存在优势互补的合作意愿和合作基础,然而一旦涉及到重大国家间科学技术合作项目的合作领域,就存在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同、管理和落地等结构性问题。

俄罗斯方面对外技术合作的态度并非针对中方,而是俄罗斯国内科技研发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后,该国科技研发进入多渠道竞争性资金支持体系,原有国家对科研的垄断和资金支持模式被打破,这导致俄罗斯内部各部门、机构和研发单位的利益发生冲突,在双方实际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多方主导、协调不一和分段管理的问题。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民用航发研制投入太大

不过,近年来俄罗斯内部的协调和人员调整,俄罗斯对外合作的结构问题已经大幅改善,俄方迫切希望通过参与中方大型科技项目,继而为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寻找出路。

从此次俄方迫切向中方提供PD-2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宽体客机来看,俄罗斯当前民用航空技术企业和相关产业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困难。一方面,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对外民用航空器出口已经彻底被“锁死”,包括SSJ系列和MC-21系列客机遭遇西方企业发动机和配套航电断供,俄对外技术合作的主要渠道被封锁。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市场无法承接包括PD-14和PD-26这类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产品,随着俄自研下一代宽体客机项目被暂时冻结,俄方若不寻找出路,相关研发单位和科技综合体的前期投入将遭受重大损失。

俄提议对华出售重型航空发动机

PD-35

另一方面,随着中方推进国产AEF-1200、AEL-1300和AEF-3500系列民用航空发动机,俄罗斯相关航发企业可以依靠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进度方面的领先地位正在逐渐消失,若俄罗斯方面继续固步自封,刻舟求剑,恐怕将被彻底挤出中方航空市场,简单讲,俄方再不拿出压箱底的产品,可能未来就没有任何机会参与市场竞争。

为此,俄罗斯瞄准上述3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之间的“推力空档”,极力向中方推荐PD-26发动机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由于中方多款大涵道比发动机开发十分顺利,俄方期望向中方出口PD-26和PD-35发动机的最终结果仍不明确,充其量只能作为未来应用项目的备选方案,总体上来说,中方未来的重大技术工程将以我为主,不太可能受制于其他国家,因此,俄方虽然已经拿出压箱底的技术,但也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