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国核物理专家寒春;阳和平:是毛主席把我妈妈“忽悠”到了中国
4636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今天整理母亲的旧物时,翻出一张泛黄的《西行漫记》。书页间夹着张褪色的照片:1948年延安窑洞前,母亲寒春穿着粗布棉袄,笑得像个刚偷喝了井水的孩子。父亲阳早站在她身旁,手里攥着半根啃了一半的玉米。这画面总让我想起他常说的玩笑话:“你妈是被毛主席用《论持久战》当鱼饵,从洛斯阿拉莫斯钓来的。”
一、被原子弹炸醒的科学家
母亲本名琼·辛顿,曾是费米实验室最年轻的女物理学家。1945年7月16日,她在新墨西哥州见证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还以为自己在参与“拯救世界的科学壮举”。直到三个月后,广岛的蘑菇云在她眼前化作10万具焦黑的尸体——她在实验室银幕上亲眼看见那些“日本人的骨头和肉”被蒸发 。那天深夜,她把自己锁在宿舍,用剪刀把白大褂剪成碎片,嘴里反复念叨着:“我们造出了吞噬人类的黑洞。”
父亲在延安写给她的信里,总夹着边区油印的《解放日报》。当母亲读到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里写“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时,突然想起自己在纽约街头目睹的牛奶倾倒事件——同样是大萧条,中国农民却能在黄土坡上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一片天 。她后来告诉我:“斯诺笔下的延安,就像黑暗里突然亮起的煤油灯。”
二、从核物理到铡草机
1948年寒冬,母亲带着杨振宁送的相机和费米教授的祝福,辗转三个月抵达延安。她本以为会被安排进科研机构,却在窑洞门口接到边区政府的委任状:“兹任命琼·辛顿同志为光华农场畜牧技术员,负责奶牛改良工作。”首任上司是个陕北老汉,见面第一句话是:“同志,咱这牛棚比美国实验室冷,你受得了不?”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在窑洞土炕上画出了中国第一台机械化铡草机图纸。她用从美军废弃仓库捡来的零件,改装出能同时切碎苜蓿和玉米秆的“延安一号”。1953年西安草滩农场建成时,她站在轰鸣的挤奶流水线前对父亲说:“原来让奶牛多产奶,比造原子弹更需要智慧。”
三、特殊化与大字报
1960年代初,作为“外国专家”的父母被安排住进王府井的高干公寓。但母亲每天清晨都会骑车穿过半个北京城,到东郊农场和工人同吃窝窝头。有次她发现女儿及平因“外宾子女”身份被同学孤立,竟联合阳早、韩丁前妻史克等人,在农场食堂贴出大字报《我们要当普通劳动者》 。
这张惊动中南海的大字报,最终换来毛泽东的批示:“不许两样。”此后父母主动要求调往红星公社,住在漏雨的土坯房里。母亲在日记里写道:“当我和社员们一起在麦场挥汗时,突然明白为什么斯诺说‘东方的红星正在升起’——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亲手创造历史。”
四、最后的“忽悠”
2004年母亲拿到中国首张“绿卡”时,央视记者问她:“是什么让您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在中国扎根60年?”她指着墙上的毛泽东像说:“是这个人让我相信,科学应该属于人民。”临终前一个月,她握着我的手说:“和平,你知道吗?当年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说‘中国的未来要靠你们年轻人’,这句话比任何物理公式都让我热血沸腾。”
合上相册时,夕阳正透过纱窗洒在母亲的遗像上。那个曾在洛斯阿拉莫斯计算铀浓缩数据的手,最终在陕北高原的牛棚里磨出了老茧。或许正如父亲常说的:“毛主席没忽悠任何人,他只是让一群相信‘世界应该更好’的人,找到了实现理想的土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