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使女的故事》,都忍不住背脊发凉...
种冷静到可怕的现实感,让人看完久久无法平静。
如今,第六季也就是最终季,终于更新完了。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乌托邦美剧,第一季时拿下了艾美奖的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多项大奖。
该系列的故事设定堪称惊悚,主要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工业污染严重,不育症越来越普遍,婴儿死亡率奇高,人口出生率骤降。
美国不再是《独立日》里的自由象征,而变成了一个名为基列的神权国家。
正是在这样的恐慌中,保守派宗教团体雅各之子趁机发动政变,他们嫁祸极端分子袭击国会与最高法院,废除宪法并建立了基列。

这个设定与奥威尔《1984》的极权噩梦或《黑镜》的科技恐惧不同,它更贴近我们熟悉的社会现实,当环保问题、少子化危机与宗教保守主义交织,科幻就变得不再遥远...
基列社会对女性实行严格的阶级划分:高贵的蓝衣妻子掌握权力,绿衣玛莎负责家务,啡衣姑妈在红中心驯化、打压那些被称为使女的「红衣女奴」;

同X恋等性别叛徒则会被绞死或送去劳改。

姑妈们不断引用《圣经》片段作为洗脑工具,逼迫使女接受神授的使命。
在红中心里,顽强的金妮因反抗而被挖去一只眼睛。
每月的「仪式」其实是一场宗教包装下的强奸:妻子坐在床头抱着使女,指挥丈夫完成受孕任务...

女主「琼」曾是现代波士顿的编辑,她和丈夫卢克试图带着女儿汉娜逃离新政权却被抓,卢克成功跑到加拿大,而琼和女儿被截回。
在红中心,她与疯癫又坚强的金妮、叛逆的奥芙格伦相识,三人对互相鼓励,成为日后反抗的萌芽。

而更残酷的是,那些曾经的女人如今成了统治的工具。
她们负责教育使女,要求她们感恩、祈祷、顺从。
甚至在惩罚场景中,让使女亲手对罪人动刑,这样每个人的手上都沾了血,没人再能说自己无辜。
这就是基列的高明之处:让暴力变成秩序,让服从变成信仰。
人们一边祈祷上帝,一边做着魔鬼的事。

琼在这样的地狱中觉醒。
第一季,她学会了如何在沉默中活下去;
第二季,她成为母亲,为孩子冒死逃亡;
第三季到第五季,她开始反抗,带领使女逃离,建立秘密联盟,联合外部势力揭露基列的真相。

到了第六季,也就是最终季,故事走向了最危险的边缘。
琼不再逃避,她与反抗组织从内部潜伏,准备彻底推翻基列的根基。
越来越多被压迫的人,包括男性士兵,也开始觉醒。
与其他乌托邦作品相比,《使女的故事》更具现实质感。
《黑镜》关注科技失控,《1984》聚焦思想控制,《西部世界》讨论人工智能,《饥饿游戏》描绘阶级暴政...而《使女的故事》则尖锐揭露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掌控。

第一季节奏缓慢、压抑,仿佛一台慢熬的高压锅,细腻展现了人性的崩溃与坚持;
后续每一季则不断加速、扩大视角,加入更多动作与政治阴谋,逐步走向《权力的游戏》式的大场面。
有人质疑剧情越发夸张、琼像开挂般躲过各种致命危机,但如果把它当作一部关于女性觉醒的英雄旅程,这种夸张也许正是为了让观众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看这部剧时,有人会忍不住发弹幕吐槽:“又在红色新娘花盆里卑微求子”“指挥官嘴里喊着圣经心里全是渣男戏码”,甚至用卷王琼和戏精赛琳娜来调侃女主们。
的确,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又复杂,琼既勇敢又自私,赛琳娜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尼克似乎忠诚却亦背叛,你难以用简单好坏评价他们。

这种灰度正是好剧的魅力:没有绝对完美的英雄,也没有纯粹的恶魔。
剧集善于用细节支撑人物弧光,例如琼和赛琳娜在炸死弗雷德后默默对视,仿佛达成某种跨越仇恨的理解;
又如姑妈莉迪亚偶尔流露对孩子的怜悯,她的狂热背后有无奈的现实。
观众在哭笑之间体味人性的复杂,正是这部剧能够走过六季不倒的原因。

当然,《使女的故事》也引发过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随着季数增长,剧情离现实越来越远,一些角色的命运安排显得戏剧化;
也有人批评剧集呈现暴力时过于沉迷,让人感到疲惫。
院长认为,如果把它看成一场寓言,你会发现所有狗血桥段都是社会隐喻...
权力若不受制约,任何极端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End。
《使女的故事》已经全部更新完了,喜欢这个系列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了。
「点击卡片即可关注」
想看美剧的剧迷不要错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