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经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   9 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刚放出话:国内钢厂不准收任何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哪怕货已经飘在海上也不行。当时必和必拓还撑着说 “影响不大”,结果没过七天就主动找上门,签了协议 —— 从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始,铁矿石贸易要用人民币结账了。   这事儿看着是笔生意,其实藏着几十年的博弈。咱们国家每年要买下全球 75% 的铁矿石,可过去一直没话语权。必和必拓挖一吨矿成本才十几二十美元,却能把长期合同价定到一百多美元,还非要收美元。国内钢企以前各买各的,谈判时凑不到一块儿,只能被动挨宰。   转机出在几年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国内四大钢铁和矿产企业整合到一起,对外终于能一个声音说话。更关键的是,咱们不再单靠澳大利亚了。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马上要投产,那可是储量超 50 亿吨的 “全球铁王”;巴西淡水河谷也在扩大供货,俄罗斯通过铁路运过来的矿石量也涨了不少,近一半都用人民币结算。   手里有了替代货源,腰杆自然硬了。这次的禁令就是实打实的筹码 —— 必和必拓每年 60% 的产量都要靠中国消化,丢了这个市场,矿石真没地方卖。澳大利亚更离不开这生意,铁矿石出口占了他们 GDP 的十分之一还多,八成都是卖给中国的。   改用人民币结算,好处可不只是省点钱。以前买矿石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中间不仅麻烦,汇率一动还可能亏不少。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省事又能避开这些风险。   而且这可不是只跟必和必拓这么干,澳大利亚的力拓早就同意人民币结算,第四大矿商福德士河集团还拿了上百亿人民币的贷款。这事儿影响早就超出了铁矿石行业。   澳大利亚农业部长都证实了,中澳的羊毛、大麦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了,首批 2 万吨大麦已经从墨尔本港运出来了。必和必拓收到人民币后,既能在香港换成美元,也能直接去上海买黄金,整个流程都顺得很。   更有意思的是定价权的变化。以前价格被西方几家矿商和普氏指数牵着走,样本量还不到全球贸易的 0.3%。现在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推了 “北铁指数”,数据源覆盖 78 个港口,大连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更是新加坡交易所的 23 倍,咱们自己的定价体系越来越稳。   现在全球都在看这场变化。欧盟和中国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从 3% 涨到 12%,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五年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里的使用比例可能达到 25%。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原油、铜这些交易也会跟着变。   从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到能定下结算规矩,这背后是市场实力的转变。当 “超级买家” 学会抱团,当替代货源越来越多,旧的贸易规则自然要改。   这场围绕铁矿石的博弈,其实是全球贸易格局在悄悄变脸。你觉得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大宗商品改用人民币结算?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