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央视对沈飞歼-15T舰载机的专题报道中意外曝光了另一重磅信息——画面中多次出现正在组装的银灰色隐身战机,正是即将列装中国海军的歼-35舰载版五代机。这一细节意味着,歼-35已悄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中国五代机产能飙升传递何种信号

▲背景中已经刷上银灰色涂装的歼-35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辽宁卫视”后续公布的一则报道,报道中的画面显示了在沈阳即将竣工交付的一座大型厂房,稍加分析就能看出,这就是网传沈飞即将搬迁的新厂房,其内部极可能就是为歼-35量身打造的“脉动式”智能总装线。若结合现有产能与未来扩产预期,歼-35年产量可能很快突破100架大关。

根据网上相关资料显示,沈飞新建厂房的建筑面积高达28万平方米,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在沃斯堡的主生产基地规模相当。在中国军工企业中,这一体量堪称前所未有。而根据央视曝光的画面可见,歼-35与歼-15T目前共线装配,但这种“过渡状态”很快将结束——随着歼-15T完成最后一批次交付,沈飞将全面启动为歼-35量身定制的专属生产线。

中国五代机产能飙升传递何种信号

中国五代机产能飙升传递何种信号

▲辽宁卫视曝光的沈飞新厂房

这条新生产线采用“脉动式”装配理念,即飞机在不同工位之间定时移动,每一工位专注完成固定装配任务,与传统“飞机不动、工人排队干活”的方式相比,效率提升数倍。这种模式正是F-35实现年产150余架的秘诀,而沈飞此番引入,不仅表明中国航空工业制造理念的升级,更展现出对五代机大批量交付的底气。

过去对于歼-35的量产规模,多有“保守乐观”推测,普遍认为首年产量在20至30架之间。然而从厂房规模、生产模式及当前交付节点来看,现实远比外界预想更激进。首先,沈飞歼-16项目已接近收尾,预计产量封顶在400架左右,四条产线即将转向歼-35。这就为歼-35未来2至3年持续提升年产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脉动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远高于传统装配线。据报道,其可实现每72小时下线一架歼-35,年产50架起步并非难事。而若进一步扩充产线、优化工序节奏,冲击年产百架的目标并不遥远。可以预计,到2026年,沈飞年产歼-35可达80至100架,叠加成飞的歼-20产线,意味着中国五代机年产量将突破200架大关,进入全球绝对领先梯队。

中国五代机产能飙升传递何种信号

▲F-35的“脉动式”生产线

目前,歼-35分为空军使用的常规起降型(外媒称为A型),以及海军舰载型(外媒称为B型)。当前生产优先级明确偏向舰载型号,以配合即将服役的福建舰进行舰载机搭配训练。央视画面中的多架歼-35,通过诸如着舰钩等细节基本可以确认都是服务于海军装备体系的舰载型,说明其上舰节奏极快。

与此同时,空军型歼-35也已开始小批量试产,并在九三阅兵空中编队彩排中亮相。作为歼-20的补充,未来或将填补中型隐身战机的战术空白。更关键的是,歼-35还具有明确的外贸属性。此前巴基斯坦、中东多国已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旦国内需求稳定,沈飞极可能将部分产能转为外贸出口。相比F-35价格高昂、技术受限、交付周期长,中国歼-35在性能、价格、可控性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极具吸引力。若能实现年产100架的稳态节奏,中国将在国际五代机市场上打出一记重拳。

中国五代机产能飙升传递何种信号

▲歼-35

歼-35不仅是一款新型隐身战机,更是未来中国海空军体系化作战的重要一环。从外形上看,歼-35采用双发设计、S型进气道、大边条翼与内埋弹舱,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与高机动性。在战场角色上,其兼具制空与对地打击能力,可搭载先进空空导弹、反舰导弹、高超音速弹药,具备极强的远程打击能力。此外,歼-35还将成为未来“无人忠诚僚机”体系的有人控制节点。配合空警-3000、歼-20、运油-20及高超音速导弹,中国正构建出一张以五代机为核心的作战网络。

而高产能,则是这一切体系实现的基础保障。从“一个月一架”到“每周两架”,从传统钳工装配到全自动脉动生产,歼-35的量产节奏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迈入了“大规模制造”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沈飞28万平米新厂房的投产,不仅是对F-35模式的回应,更是对“世界五代机产能第一”宝座的宣示。未来3至5年内,歼-35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隐身利刃、中国空军的空中多面手,以及军贸市场的明星产品。而这切切实实的“百架年产能”,正是中国五代机真正从“有”到“强”的关键跨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