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菲这个人1946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家里条件不错,爸是当地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妈在电台做播音员,叔叔拍电影,这样的环境让她从小就沾染了文艺气息。
初中没多久,她就进了江苏省戏剧学校学话剧,1962年16岁时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那年全国只招三个学生,她占了一个名额。
在学校里她专业突出,外貌也亮眼,毕业前大家觉得她前途无量。
1966年毕业后,她被分到北京一家化工厂当工人,这对一个学表演的姑娘来说是天大的落差。
从校园直接到车间,拉车运货,干重活儿,冬天手冻得开裂,她适应不了那种转变。
父母担心她一个人在北京,就给她介绍了个本地小伙子,两人见面没多久就结了婚,那男人是军人出身,工作忙,夫妻俩感情基础薄,更多是过日子。
没几年,她又被调到农场劳动,种地养猪,铲粪拉犁,这些活儿让她从没沾过泥土的手变得粗糙。
丈夫很少来看她,寄的东西也到不了手上,她觉得日子没头儿,越来越绝望。
到了1972年,她26岁生日那天,一时想不开,攒了300片安眠药全吞了下去。
丈夫早点回家发现她不对劲,赶紧送医院,医生抢救了整整7天7夜,用洗胃、电击啥的才把她拉回来。
醒过来后,她先在一家工厂待着,工友们挺朴实,帮她分担点事儿,让她慢慢找回点生活的味道。
1974年,新疆军区文工团招人,她条件好,被选中了,就去了那儿当话剧演员。
虽说路远,但总算沾上专业边儿,她埋头干活儿,从小角色练起,很快就得到认可。
第一段婚姻因为两地分居撑不下去,1975年她写信提离婚,丈夫也没闹,就同意了。
1976年,她跟文工团的乐团长走到一起,那人少数民族,会点浪漫,两人结了婚。
事业上她开始拍电影,1977年演了《风浪》里的小角色,1978年主演《峥嵘岁月》,那是她爸写的剧本,她演得认真,引起了点关注。
那时候她怀了孕,就推掉些片约,1980年生下女儿,叫“小蜜蜂”,一家子其乐融融。
事业渐起,她1981年演《但愿人长久》女主角,演技稳,观众喜欢。
接着拍了《雨后》《泥人常传奇》《港湾不平静》等片子,名气越来越大。
1984年,她在电影版《雷雨》里演繁漪,那角色复杂,她把握得准,提名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86年,央视春晚找她主持,跟赵忠祥合作,她台上稳当,气质好,观众记住了她,还被叫“央视最美主持人”。
可家里事儿没那么顺,丈夫出轨了,她1983年就知道,支吾半天承认,她没犹豫,带着女儿离婚,搬到南京。
单亲带孩子不容易,她一边拍戏,一边照顾闺女。
1980年代末,她觉得国内机会有限,就带着女儿去澳洲定居,那儿环境安静,她陪孩子上学,不再频繁拍戏。偶尔回国见朋友,有人追她,她都婉拒了,两次婚姻让她对感情谨慎,怕再伤心,也怕影响女儿。
1998年,陈凯歌找她演《荆轲刺秦王》里的太后,她演得稳,拿了中国最抢眼女配角奖。
之后她零星接戏,2002年《花非花》,还有《红粉》《刁蛮公主》《幸福攻略》《闺中密友》等剧,在《刁蛮公主》里演文太后,配角但有深度,她演绎出母亲的强势和姑妈的宠溺。
2012年,她主演话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那是她最后一次大作品,之后就淡出圈子了。
现在她快80岁了,女儿长大成家,她一个人住,日子过得平静。
退休后她爱旅行,去不同地方看看风景;读书,翻翻老书找找回忆;摄影,拍拍街头日常。她没再婚,就这么守着自己的节奏。
回想她这一路,从艺术家庭起步,到工厂工人低谷,自杀那关走过,再到演艺高峰,两段婚姻失败,带孩子远走他乡,又零星复出,现在安享晚年。
生活里的坎坷谁都躲不过,得靠自己扛过去。
参考资料
央视主持人顾永菲:曾吞300颗安眠药,抢救7天7夜,如今怎样 搜狐娱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