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官方此前公布的信息,韩国总统李在明24日结束对日本的访问,并启程前往美国,为定于25日举行的韩美首脑会谈做准备。

根据韩国外交部23日公布的消息,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已提前赴美为李在明此行打前站。在赵显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会谈中,双方商讨了两国元首会晤涉及的议题。

李在明首次访美聚焦贸易和安保

路透社报道截图

李在明首次访美谈什么?

分析称,韩美贸易协议和安保问题是李在明首次访美的两大核心议题。

7月30日,美国和韩国宣布达成贸易协议,主要包括美方将包括汽车在内的韩国输美产品关税税率降低至15%,韩方将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双方达成的协议仍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敲定。

对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韩国而言,其核心目标是避免25%的高关税对韩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通过对美巨额投资和能源采购,为韩国的半导体、汽车等支柱产业换取一个相对可预测的出口环境,也能成功守住大米和牛肉等农产品进入韩国市场的底线。

对美国而言,协议直接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和订单,这符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理念,以及现在特朗普政府希望重塑贸易体系的战略意图。

李在明这次访美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与美方确认和细化这份初步协议,预计协议核心框架内容不会发生大变化,但一些细节仍有待明确。例如,3500亿美元投资的具体构成、资金的来源以及时间表,还有1000亿美元能源采购的价格机制和交付安排。

虽然白宫强调,贸易与安全事务的会谈内容要分离,但会谈中仍有可能涉及防卫费用的分摊等议题,特朗普和李在明的讨论氛围也会间接影响到贸易协议的最终落实。

雅虎财经网站报道截图

项昊宇分析指出,对韩国而言,韩美贸易协议更像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止损。本质上,这是韩国用长期发展的自主性来换取短期的确定性,以巨额资金和产业竞争力下滑的风险为代价,来换取核心产业的中期市场准入。

第一,巨额资金外流可能会挤占韩国本土产业升级的资源。

第二,美国农产品的涌入将会冲击韩国本土农业。

第三,韩国经济的主权可能会受到侵蚀,未来韩国的产业政策将不得不更多地考虑美国的意向。

这份协议标志着韩国选择进一步将其经济命脉与美国进行深度绑定,虽然避免了直接的关税冲击,但韩国经济面对美国的政策变动会更加敏感和脆弱。

韩国投资要振兴美国的造船业?

根据韩美贸易协议,韩国对美投资中的1500亿美元将用于造船领域。

在李在明访美的最后一天,将参观韩国船企收购的美国费城造船厂等地。

李在明首次访美聚焦贸易和安保

《韩国先驱报》报道截图

项昊宇认为,韩国的大笔投资并不能从根本上振兴美国造船业,美国造船业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美国造船业,尤其是商用造船长期面临缺乏稳定订单的困境,这也导致难以维持持续生产和盈利。美国造船的成本非常高昂,供应链也不健全,存在依赖外国钢板等零部件这些结构性问题,并非单一的投资就能彻底解决。

其次,振兴造船业作为一个长线目标,需要美国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并有强大的执行力。未来美国总统更迭和政府轮换,都会给这项计划的持续性和实施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韩美同盟走向将影响地区地缘政治格局

韩国媒体称,安保是李在明此次访美的另一大议题。

项昊宇表示,李在明此次访美,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今后一段韩美同盟的走向,将牵动地区地缘政治格局。

韩美这次可能就主打所谓“同盟现代化”达成一致,宣布强化联合防卫态势,但美方定义的“同盟现代化”可能会包含驻韩美军所谓“战略灵活性”的提升,以及大幅增加韩国的国防开支、要求韩美同盟介入域外事务等要求。

如果韩方迫于美方的压力作出让步,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也可能会引发地区国家的反弹和地区地缘政治的紧张,破坏地区的战略平衡。

在朝鲜半岛事务上,韩方试图对特朗普政府的半岛政策施加影响,但现在韩美一边试图同朝鲜方面恢复对话接触,一边又强化同盟关系来对朝鲜进行军事施压,这种软硬两手的做法很难缓解半岛紧张局势。

李在明这次访美既是韩国新政府应对内外压力的一个关键举措,也可能成为塑造未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新的节点。韩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如何寻求韩国的安全与发展的平衡,这可能会深刻影响到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李在明首次访美聚焦贸易和安保

《韩国时报》报道截图

夫罗夫认为,这种行为意在破坏由俄美总统共同推动且已取得良好成果的冲突解决进程。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