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民族英雄,他收复台湾那事儿,到现在还让人津津乐道。1661年他带了2.5万大军过去,对方荷兰人守军才一千来号人,按理说兵力差距这么大,应该很快就搞定吧?结果呢,整整打了8个月才收场。
他爸郑芝龙本来是海上霸主,明朝末年投了清军,郑成功死活不干,坚持扛着明朝的旗子打游击。1659年他北伐南京失败后,损失惨重,基地厦门金门也守得吃力。
这时候有个叫何斌的家伙从台湾跑来,说那边荷兰人管得松,汉人多不满殖民统治,建议郑成功去那儿当新据点。郑成功一合计,觉得靠谱,就开始筹备。1661年3月底,他从金门出发,带了25,000士兵和几百艘船,目标直指台湾西南沿海。
荷兰人那边,东印度公司控制台湾38年了,主要据点是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守军总共也就1100多名欧洲士兵,加上本地雇佣兵顶多两千人。他们靠着贸易和税收过日子,没想到郑成功会突然杀来。
登陆那会儿其实挺顺利的,4月30日郑军趁大雾和大潮,通过鹿耳门水道进了台江内海,这地方水浅船难进,平时荷兰人也没重兵把守。郑军一上岸,就切断了两个城堡的联系,先打普罗民遮城。
5月1日,荷兰人派了240人出击,想阻击登陆,结果被郑军陈泽的4000人打得大败,死了118人,剩下的退回城里。5月4日,普罗民遮城的守将见势不妙,直接投降了,郑军轻松拿下这座城,缴获了不少火炮和物资。
接下来就围攻热兰遮城了,这座城是荷兰人的大本营,建在台江突出部,城墙高大坚固,有几十门大炮,射程远,交叉火力强。5月5日郑成功攻占了大员市街,把荷军赶进城里,开始围困。
5月25日,他试着强攻,用28门炮轰击,派兵爬梯子上墙,但荷军从垛口拼命反击,郑军死了上千人,没讨到好,转而玩长期围困的消耗战。
堡垒坚固加上地形限制,让速战速决成空谈
热兰遮城的设计本来就是防海盗和原住民的,墙体厚实,外围有壕沟,荷军守起来得心应手。郑军虽然人多,但缺乏重型攻城炮,初期那些强攻基本是白搭。
地形也帮了荷兰人大忙,台江内海被沙洲包围,水道淤浅,郑军的船队进出不便,补给全靠海运,可台湾西南沿海风大浪高,风暴一刮就中断。
1661年7月,台风来了,荷军援舰卡乌号带了700人过来,想反击,但风浪太大,船没法靠近热兰遮城,只能卸点补给就撤。郑军抓住机会,9月16日在台江内海打了一场海战,用火船冲荷舰,击沉了科克尔克号和另一艘,荷军死了128人,这次援军基本白费。
郑军自己也麻烦多,士兵水土不服,疟疾之类的热带病流行,8月份每天死70到80人,健康兵力只剩三分之一。粮食更是个大问题,渡海时没带够,登陆后只抢到半个月的存粮,米价飞涨,士兵们有时只能吃两顿,甚至啃树皮野果。
郑成功只好派兵开垦土地,种稻谷蔬菜,但短期内哪有收成,还得向本地汉人征粮,搞得士兵逃亡不少。荷兰人那边也缺粮生病,但他们城里存货多点,坚持得住。
原住民这时候也掺和进来,有些部落帮郑军提供情报,有些却袭击屯田队,因为土地被占了,造成额外损失。这些因素加一块儿,仗就这么拖着,从5月围到次年1月,郑军才攻下外围的乌特勒支碉堡,那天是1662年1月25日,炮轰后墙塌了,荷军士气崩盘。
补给和疾病的双重打击,考验双方耐力极限
说到底,这场仗打成持久战,补给线是关键。郑军远道而来,全靠从大陆运粮,但台湾海峡风急浪高,船队来一趟不容易。
荷军从巴达维亚要援军,也得几个月航程,中间还得过风暴区。1661年12月,荷军内部缺水缺粮,士兵瘦弱无力,郑军这时候得到个逃兵的情报,说城里快撑不住了,就加强炮击。
荷总督揆一见大势已去,1月27日决定投降,2月1日签了和约,交出城堡和47万荷兰盾的财物,荷军2000多人分批撤走,到2月17日全走了。
郑军付出的代价不小,阵亡3000到5000人,荷军死了632人,被俘568人。为什么兵力悬殊还打这么久?其实不光是堡垒和地形,疾病和补给这些后勤问题才是隐形杀手。
郑军士兵大多是福建人,适应不了台湾的热带气候,疟疾一传开,战斗力直线下降。荷军虽少,但他们有火枪大炮,守城时占便宜,初期还软禁本地汉人,防他们通敌。
郑成功本来想速战速决,但几次强攻失败后,只能围困消耗,这就让时间拉长了。历史上类似的事儿不少,人多不一定赢,得看综合实力。
收复后的台湾开发,郑氏政权的短暂辉煌与终结
仗打赢了,郑成功没来得及享受胜利,1662年6月23日他就因疟疾在台南病逝了,才38岁。临死前指定儿子郑经继承,郑经继续经营台湾,设承天府、天兴县和万年县,改台湾为安平镇,大批汉人移民过来,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推广稻作,贸易也恢复了,岛上经济渐渐繁荣。
郑氏集团控制台湾20多年,推动了汉文化传播,奠定了后来台湾的基础。但他们也没能复兴明朝,郑经1673年趁三藩之乱联手吴三桂北上,打了几年仗,1676年退回台湾。
1680年郑经死后,儿子郑克臧继位,但内乱起,郑克塽杀了哥哥夺位,才12岁。清廷这时候下手了,1683年7月,施琅率水师攻澎湖,郑军败了,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版图。
郑成功的收复行动,虽然没改变大局,但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打击了殖民势力,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在台湾还有很多纪念他的地方,像安平古堡、赤崁楼,都是那时候的遗迹。
郑成功作为抗清英雄,他的坚持值得敬佩,但父亲郑芝龙投清那段,也显示家族分裂的无奈。总的来说,这场战役是中西力量碰撞的典型案例,郑军靠耐力和策略赢了,但代价巨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