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石鼓:十块没人要的“破石头”,差点被当修路石扔掉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谁能想到,一堆没人在意的黑石头,差点在历史的拐角处被扔出飞机、流落他乡,最后居然成了镇国重宝?说真的,要不是飞机超重,也许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可能只有展板和空架子。话说回来,一件东西究竟要穿越多少风雨,才能在众多大事小情之外,被叫做“国之重器”?这十块石鼓的命运,比起哪朝哪代的兴衰,未免显得荒谬又动人,就像一段从来都没有主人的流浪曲。

要理清这桩事,还得倒回去看那年冬天,西北风刮得紧,解放战争画下最后大幕。蒋介石站在机场上皱眉琢磨,身边人唧哩哇啦地清点着国库的家当。金条、字画、玉佩、珍瓷……能往飞机上塞的,统统想带走。可一到那堆石鼓,体积大,死沉死沉,实在是太占地方。士兵的手停在鼓砖上,问:“老总,这玩意扔不扔?”蒋公叹了口气,说:“算了,命苦别怪天。”于是它们被冷冷地丢在成都的水泥地上,还没来得及留个念想。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可历史往往就是这么阴差阳错。谁能想到,几个月后,清点库房的文化人一推门,看见那些被泥灰糊住的石头,脚步都顿住了,像见了鬼一样:“这……这不是陈仓石鼓么?”故事再往前推,就得从一头羊和一个牧羊老人说起了。

唐贞观那会,有个老李头,赶着羊逛陈仓山,草地宽广,天空亮堂。羊群蹦着,一只背上花斑的公羊叫了一嗓子,从山坡那头掉头就跑。老李头怕它走丢,也跟着追,谁成想脚下踢到一物,低头一看,是块光溜溜的石头,形状还怪,鼓扁鼓扁的,上面隐约有些花纹。再细瞅瞅,周围草丛,横七竖八竟还有九个差不多的。咱老李一辈子没见过啥大世面,就想着这八成不是寻常石头,回村把这当趣事说给了邻居。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村里那时候有个读过几年书的张秀才,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第二天带着笔墨一块去山里看新鲜。张秀才在石头前绕来绕去,能认字儿却认不出石面那些篆文,只好照着描了下来。谁想这消息像裹了风一样,没两天就传到了县衙里,又漂进了长安那些本就好奇又闲不住的士林圈子。一时“陈仓怪石”成了文人墨客的探险主题,个个穿得半新半旧,在山坡上蹲着画拓片,写考证,临出猎旧事。

但官府并不把这事当回事:不过几块石疙瘩嘛,写着看不懂的老符号。日子还是一天天过,鼓还是原地搁着,被风吹,被雨打,日头下了几百年。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年月宛如打卡本,“啪啪”跳到安史之乱。一夜间兵戈四起,凤翔府成了避乱的要地。唐肃宗李亨逃到这带,正赶上士兵在打包稀奇古怪的物件。那十块石鼓本也被挑上了队伍,但走不了几步,有人抱怨:“这玩意忒沉,耽搁行军!”再加上叛军马上打过来,李亨横下一条心,命令就地毁掉省事。可随队的小军头私下猫了一下,有点不忍心,天黑时偷偷把石鼓埋到了村野草地底下,那会儿还没想着这是几百年后的大新闻。

鼓埋了,事也淡了。又隔了几十年,新朝国子祭酒郑余庆无聊翻文件,看到韩愈当年写的一纸哭天喊地的奏章,说得石鼓那叫一个动情。郑余庆受了点感染,跟朝廷打了报告。官府拨人马去原处挖,扒拉了好些天,九块找到了,独独少一块“作原”的。九块石鼓被搬进凤翔县文庙,结果还是没能安稳多少时日。大唐后期藩镇割据打得四分五裂,孔庙落败变窑洞,石鼓你丢我藏、不知流入了几道门槛。只剩一些文人说:当年那第十块,要是真能找回来该多有趣?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整个社会就像中了“石鼓瘾”。北宋时,宋仁宗赵祯爱稀罕古董,突然翻到石鼓的记载,如获至宝。他让地方官搜,这官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他爹——司马池。忙活了半年,司马池只找回九个。心里不服气,就找工匠按照旧记画样,仿了一个“作原”,凑了整,让人连夜押车进京。宋仁宗果然大悦,赏了不少。可这一欢喜转头就有识货的看破假鼓,司马池只能捏着冷汗下台,传出去也难听——“欺君”,哪朝哪代都没好名声的罪。

但大家反倒更执迷这颗失踪的鼓了。数百年来,坊间各种故事,什么“作原有天书”、“能点金成玉”,热闹极了。各地雅士,走南闯北为的就是觅它一场空。直到南宋末年,一位金石迷向传师在一张家谱拓片上瞥见“作原”字迹,赶去打探,但太氏家族已全家染病亡故,屋子烧了,一切随风。失意宿在客栈,被楼外一阵磨刀哗啦声叫醒。出门一看,老汉磨刀的石头上横着花笔篆文——或多或少懂点行道的都晓得,失踪的第十块终于现身!老汉也是呆了半天,石鼓得以幸存,不过这几十年都在磨利菜刀,石面磨得更圆滑了。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徽宗皇帝得知后,把十鼓从细棉包裹到京城,自己亲自描金抹漆,生怕谁再糟蹋了。此后百年,金国打进汴梁,石鼓连同其他金器被运往北地。金人拆了金皮,看它们不怎的好看,差点拉去添路基。幸好有个识字的文士为鼓求了情,才留到燕京一隅。元明清三代,石鼓就像过气老古董,被扔在孔庙里。也有人远道来拜访,细看花纹,临摩石文。直到乾隆皇帝点名将鼓列在国宝清单里,这才真正有了身份。

再到民国,八国联军、日本侵华,乱世之中文物比人还命硬。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石鼓包得像饺子一样,十几个人抬一个,还是觉得脚底发沉。日军南下,北京不保,十块鼓装上牛车一路趟泥去了南京,后来又被拖到上海、武汉、长沙、贵阳、昆明,好像流浪汉一样赶不上末班车。1937年日军进逼上海,文物专员一边和地方政府斗智斗勇,一边想着怎么把这祖宗保住。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鼓也算因祸得福,在西南呆了几年没折腾坏。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可是天下不安宁,内战再起。1949年眼看大局已定,蒋公决定带着文物撤去宝岛。像石鼓这种没啥华丽外衣的,要不是体积太吓人、飞机上装不下,谁会在意?士兵扛起石鼓往外掷那一下,石头落地的声音,也许谁都没听见。但命就是这样给的:有时候,是好事没你份,有时候,是灾难里硬是捡回来一条命。

鼓留在地头,满身灰尘,等着命运的下一次安排。解放后,有懂行的专家一眼认出,喜笑颜开搬回了北平。1959年盛大的国庆展览,成千上万人见证了这十块黑石头被当作“中华第一古物”陈列宫中。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如今每当人们经过厚重展柜前,会有人说:“这东西真朴素,还没家里磨豆腐石板好看。”但你要知道,正是这褪去了所有金身华服的痕迹、经历过无数兴废风雨的陈仓石鼓,认认真真地躺在玻璃后面。它没有了当初的主人,也没有了先秦的声音。可是,有些东西越是到最后工整不起眼,越能见得出千年文明走到这一步的不容易。

换句话说,国宝有时,其实都是“剩”出来的。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扔下10块“石头”,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