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粉丝抬杠,说 “房姐你老劝我们卖老破小,可现在手里有老破小的才是攥着宝!官方都发文件鼓励原拆原建了”。

这话听着有道理,但咱得掰开揉碎了说——原拆原建对老破小,尤其是内城核心地段的,确实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先给大家看个实打实的案例,最近北京西二环边上,月坛学区的三里河一区28号楼,开始启动了原拆原建。

没原拆原建前,小区成交价在11-12 万/㎡,经过原拆原建翻新后,业内预估能冲到14-15万/㎡。咱按一套60㎡小两居算,平白无故多出来180万!不过,这是预估价,没真金白银成交前,都是纸上富贵。

再看看投入成本有多大呢?

从拆迁手册里能看到,小区改建综合单价是11815.30元/㎡,政府直接补5786元/㎡,也就是说业主负担的原面积单价6029.30元/㎡,超出原面积部分,居民需负担11815元/㎡。

后来业主们合计了下,加上租房过渡费、搬家费,再留一笔钱后期简单装修,平均一户也就花50来万。

50万换180万的增值,搁谁都得心动。

但房姐必须给你泼盆冷水:这好事,真不是谁都能遇上的。

北京早在19年光华里5号楼木质结构坍塌,就有原拆原建的案例了,可这么多年过去,满打满算也就7个小区、700 多户真正落地。

为啥数量这么少?

不是官方不支持,是卡脖子的门槛太多,随便一条就能把99%的小区拦在门外。

第一:100%业主同意

原拆原建的核心红线就是“全票通过”,只要有一户不同意,这事儿就彻底黄。毕竟要拆房子,强拆就是违法,谁也不敢冒这个险。可人心隔肚皮,小区里人一多,想法就杂了——有人觉得划算,有人怕麻烦,有人就想坐地起价。

据报道三里河一区28号楼,54户居民,征得所有用户同意,差不多花了3年时间,这还是政府牵头做工作。要是换成居民自己牵头,谁来无偿跑前跑后?谁来协调矛盾?落实难度就很大。

第二:原拆原建需要居民自己掏钱

根据以往北京原拆原建的案例,拆除和重建的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会进行一部分支持,但也需要居民自掏腰包,根据房屋面积,18-25万不等,虽然跟翻新后小区房价的增值相比,这点钱不多,但对小区里的老人、或者是经济紧张的家庭,确实拿不出来。而且很多老人在老房子里住了一辈子,本身没多少积蓄,也不想折腾——反正不卖房,房子新不新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犯不着掏这笔钱。

第三:原拆原建的房子,原则上是不能变大的

原拆原建的原则是“拆多少建多少”,原来60㎡,建好还是60㎡,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误差,但肯定不可能从60平变成100平的,所以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业主掏了钱,房子只是变新了,居住空间没变大。

要是打算卖房,增值确实香;可要是自住,无非是换了个新点的老房子,还要折腾搬家、适应新环境,很多人觉得 “不划算”,干脆就不掺和了。

第四:必须是D级危楼

不是说房龄老就能原拆原建,得先经过专业鉴定,确定是D级危楼——也就是房子已经危险到不能住人,必须拆了重建才行。很多内城老破小虽然旧,但结构还结实,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

光是以上4道门槛,就足以让绝大多数老破小区跟原拆原建无缘了。

所以别光听“原拆原建”的好,得先看看自己的房子能不能满足条件,自己能不能扛过这些门槛。

最后房姐还是那句话:

老破小是宝还是累赘,关键看你手里的房子在哪、品相如何,更看你有没有能力抓住利好。要是不符合原拆原建条件,又没人接盘,手里的老破小很可能变成“烫手山芋”,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更可笑的是,现在有些无良中介开始推“掉渣房”,说买了就能搏原拆原建,顶多就是一个卖房的噱头,千万别被忽悠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