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尽可能降低贸易环境多变所带来的影响,越南可能会推进三个潜在转变,分别是市场监管放松、汇率浮动管制逐步放宽,以及供应链的区域化和重塑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作为高度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虽关税战从4月初已经开始,但近日多个渠道公开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月越南对中国的进口额和对美国的出口额,均创下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新高。
5月7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刊发的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消息显示:4月越南货物出口额预计达3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环比下降2.8%;进口额为368.7亿美元,与3月持平,同比增长22.9%;今年前四个月,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7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实现贸易顺差37.9亿美元。
该消息引述的越南财政部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出口总额达140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口达约123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8.2%。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生产资料类商品进口1281.7亿美元,占越南整体进口额1365.5亿美元的93.9%。
从进出口国家情况看,5月8日多家媒体刊载的越南海关方面数据显示:4月越南对美国出货额超过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4%;越南自中国进口也在加速,4月超过150亿美元。两项数据均为新冠疫情以来新高。

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制造枢纽,关税战发生前越南对中国的进口重点商品,包括多类生产资料类商品。对中国相关厂商及产业链而言,这意味着可从原有的贸易成品出口转向中间件出口,最终实现产品出口的较低关税。在当地设厂生产3C类产品配件的一名广东企业人士,近日则对《财经》分析称:从产业链角度看,越南对中国的进口主要是生产资料类商品,比如模具相关配件及生产原材料等。随着美国对中国相关产品加征关税,4月初至今,部分原本可能通过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出口的产品,也可能先临时转移到越南,从而带动当地出口量。在实际运行当中,这种近年来形成的贸易互动关系,其实更为复杂。这部分源于全球供应链因种种原因延长,原本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高效聚集完成的产业链,需在更多地域内分离或复制出更多生产节点。在这一过程进行数年后,越南已在部分品类当中实现了对中国的反向输出。以手机产品为例,中国已成为越南制造的主要出口市场。以某国际手机厂商为例,其关闭在中国北方的生产基地后转至越南生产。数年前开始,其销往中国内地的新型旗舰型号手机已为越南制造产品。再以中国香港与越南的经贸关系为例:在东盟10国中,越南其实是中国香港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及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地之间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贸易形态,符合越南作为电子业加工、组装及出口重地的发展定位。“不少越南(尤其是与中国香港临近的越北地区)出口的产品,会先运至中国香港再转口到中国内地以及世界各地。”香港一位贸易界人士此前对《财经》表示,“中国香港作为区域物流与调拨中心的功能近年来不断得到体现。”如前所述,越南将相关产品生产或组装完成后,将主要用于出口。但随着近年来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美国特朗普政府于4月初宣布计划对越南征收46%的“对等关税”,后宣布暂缓90天至7月初执行。4月,前述一系列相关出口数字的持续增加,因此被普遍认为是越南相关企业抢在关税上调前出货。不仅如此,新的美国关税部署明显针对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洗原产地”出口模式,包括加强海关查验和原产地审核等多项措施。越南近日公开表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洗原产地”现象。为实现全年出口增长目标,越南工贸部近日还建议该国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越南已签署的17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70项双边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企业也需加快出口市场多样化步伐。为尽可能降低贸易环境多变所带来的影响,中金方面近日发布的分析则指出:有三个潜在转变,可能重塑越南的经济叙事,分别是市场监管放松、汇率浮动管制逐步放宽,以及供应链的区域化和重塑。“越南可能通过以下方式降低与美国贸易敞口相关的风险:1)通过新增国别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市场多元化;2)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以缓解贸易摩擦;3)降低对美国的进口关税。”该分析指出。一系列调整,或将带来新的涟漪效应,包括强化越南制造不断延展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优势,从组装转向零部件生产等方面。以前述手机等产品为例,2024年前九个月,越南对中国的手机和零部件出口额已超过100亿美元,反向成品出口或已成势。在这一过程中,“以往简单加工如组装外框、黏合玻璃面板等,达到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超过40%附加价值就能在出口国取得原产地证明的做法很难行得通了”。前述人士也对《财经》指出,“企业要么就在墨西哥等关税较低的地方重新设厂;要么继续向越南等已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国家或地区投资,通过把更多的生产及加工环节搬到越南从而提升附加值。但二者都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投资方面,越南财政部外国投资局的报告显示:从投资金额来看,2025年一季度,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三。但如按项目数量计算,则位居第一。一季度中国内地企业在越南新注册投资项目达251个,占新注册项目总数的29.5%。截至2025年4月底,越南吸收外资近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共有81个国家或地区对越南投资。其中,新加坡和韩国分列前一二名。紧随其后的,则是中国内地、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也使越南有了足够的底气。”全球产业观察者林雪萍在其近著《大出海》中写道,“这些异地工厂的新增产能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工厂形成了某种替代……然而中国工厂只有在全球落地才能继续留在全球价值链,继续从流动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取财富。二者之间如何保持平衡,将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责编 | 王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