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仗不仅仅是一场肆意的冲突,更是一场遵循着独特规则的礼仪之战。这种礼仪制度在西周时期确立,周公姬旦为大家制定了各种礼数和规则,形成了后世所谓的“周公之礼”。其中,战争也不例外,有一系列规则制约着交战双方的行为。

首先,打仗需要有正当的理由。在这个礼制下,若要发动战争,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得到部下和臣民的认可。若无正当理由,是不能轻举妄动的。这一规则在现代看来或许合理,但其独特性还是让人啼笑皆非。

其次,如果双方同意开战,必须约定时间和地点,摆好阵势后方可痛痛快快地打。战争期间,双方必须遵循文明的规则,不能采用后世所谓的“36计”等非文明手段。时间和地点的约定成为礼仪之战的一部分。

更为奇特的规定是,交战双方可以挂免战牌,但条件非常特殊。免战牌仅在农忙、国君去世、国君嗝屁、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才能挂出。挂免战牌的一方需要对对方表示尊敬,而后方能实现停战状态。这些规则使得交战双方在战争中也保持了一定的文明礼仪。

然而,这些独特而古老的规则在东周春秋时期逐渐土崩瓦解。大家开始玩阴的,不再遵守这些规则,使得礼制战争的时代渐行渐远。对此,我们不禁惋惜礼制的消失,同时也反思现代社会中战争规则的合理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