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趴在地上晒背
有人边走边晒背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一股独特的晒背热在兰州黄河之畔悄然兴起,马拉松公园等地成了市民晒背的热门场所。不少市民带着防潮垫、折叠椅等装备纷至沓来,有的趴在垫子上,有的脱去外衣,让背部尽情沐浴阳光,期望借晒背改善体质、收获健康。
然而,在这股养生热潮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一旦晒背方式不当,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晒背呢?听听专家给出的专业建议。
1 现象
黄河边兴起晒背热潮
只要天气晴朗,就有不少市民在马拉松公园晒背。有人把防潮垫铺在健步道上,戴上墨镜、穿着单衣,脱了鞋趴在垫子上,让阳光晒透身体。有的男性则光着上半身,或趴着或走在健步道上,让身体充分沐浴阳光。
这几天上午都是阳光明媚,50多岁的张阿姨熟练地铺开紫色防潮垫,戴上遮阳帽和墨镜,脱下外套后趴在垫子上,让阳光均匀地洒在背部。她告诉记者:“听别人说晒背能祛湿,我有老寒腿,想试试看有没有效果。”
不远处,几位年轻人则选择边走边晒。他们光着膀子,沿着健步道缓步前行。“以前总在办公室吹空调,现在来河边晒晒太阳,感觉全身都暖暖的,整个人都通透了。”刚毕业的小李笑着说。
2 建议
晒背不要超过15分钟
大中午,阳光强烈,在河岸边的一些地方,有市民脱去衣衫晒背。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如何晒背才科学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甘肃省中心医院的两位专家,他们给市民带来了科学晒背的专业建议。
甘肃省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柳文红介绍,门诊中,有患者专门来咨询晒背的注意事项,因晒伤前来咨询的人不太多,但长期光过敏的情况较为常见。长时间暴晒对皮肤的直接损害不容小觑,最常见的就是晒伤,表现为红疹、红斑,严重时还会出现水泡,暴露部位常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而且,长期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引发慢性光老化,导致老年斑形成,甚至增加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那么,在皮肤保健方面,晒背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柳文红副主任强调,时间选择至关重要,建议在早上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晒背,此时的紫外线相对温和。初次尝试晒背的人,时间不宜过长,可从5分钟开始,之后逐渐增加,但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同时,要警惕反射光对皮肤的刺激,面部和颈部应涂抹防晒指数大于30倍的防晒霜,并且在户外活动时每两小时补涂一次。物理防晒也必不可少,戴帽子、墨镜、口罩等,尽量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若因晒背时间过长导致中暑,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给予温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轻症患者通过补水和降温可缓解,重症患者则需及时送医治疗。
3 提醒
这些注意事项需谨记
甘肃省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代志蓉介绍,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晒背属于冬病夏治范畴,背部是阳气的总开关,晒背能够激发阳气,对温阳有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三伏治疗中的晒背并非适合所有人,主要适宜虚寒体质人群,比如长期手脚冰凉、怕冷的人,有风湿骨病、关节痛的患者,以及妇科中宫寒、痛经的女性。在时间选择上,要避开日照强烈的大中午,上午9时到11时、下午3时到5时左右较为适宜,此时阳光温度和紫外线强度都比较适中。晒背时间也需严格把控,初次晒背建议控制在15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发热、出汗为宜,且无需每天进行,一周内隔天进行即可。
晒背的注意事项同样关键。代志蓉提醒,晒背后切忌立即进入空调房或饮用冷饮,否则会使阳气浮于体表,损伤脾胃。晒背环境也很重要,要注意防潮防风,避免在风大处晒背,防止毛孔张开后被风吹袭。晒完背后可多喝温开水或姜汤,保持身体内外温热,避免外热内寒。此外,晒背不宜空腹进行,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始;若晒背过程中出汗过多,下次应缩短时间,出汗并非晒背目的,身体微微发热即可。晒背时,建议穿着浅色薄衣服或用浅色毛巾覆盖身体,避免皮肤裸露,防止风邪侵袭和晒伤。
代志蓉特别指出,体虚、年龄较大或血压较高的病人不适合晒背,以免诱发血压升高或其他健康问题。这类人群可通过日常适当活动、晒太阳来养生,但不宜刻意趴着晒背。同时,她倡导将晒太阳融入日常生活,而非仅局限于特定季节。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暖气房,缺乏与阳光接触,不利于身体健康,每天应有意识地晒太阳,以达到持久养生的效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文/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