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底,我从市场上把这棵过桥丛林老鸦柿树桩抱回了家。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刚见到它时,眼睛一下就被勾住了——那翘起来的枝干看着就结实,弯弯曲曲的,一点不呆板,主枝和旁边的侧枝衔接得也自然,不用费太多功夫琢磨,只要把最粗的一级枝剪短点,让副枝跟着主枝的高度往下收,留出两个生长的空间,细小的枝条剪到最低的分枝处,一个“过桥”的大致骨架就隐约能看出来了。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不过桩子上有段往上翘的初根,是个麻烦事,留着肯定影响以后造型,没别的办法,只能干脆截掉。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为了让“桥洞”的感觉更突出,栽的时候我特意把左边垫高了些;又想着树干多,粗细还不一样,怕水分跑太快,就找个塑料袋套上保湿。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配土也简单,赤玉土和河沙按3:1混的,透水透气,树桩扎根能舒服点。


2


转过年春天,这棵桩子没让人失望,该冒芽的时候,光秃秃的枝头上真就钻出了新芽,看着就有生气。


到了夏天,进入生长旺季,叶子疯长的同时,问题也来了——主树正前面有根强枝长得特别扎眼,把整体的平衡都破坏了。我没犹豫,直接把它剪得只剩不到1公分,就是想逼它从侧面冒新芽,让这面不那么突兀,树形能柔和些。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还好,一个月后,剪断的地方右边真的长出了新芽,方向正合我意。那段时间,我还拿着绳子慢慢拉主树和副树的顶枝,一点点调整角度,“桥”的轮廓就越来越清楚了。


3


时间到2021年,盆面上那层沙土早被我清干净了,之前为了保护桥洞预埋的填充物也慢慢露了出来。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经过两年的生长和调整,主枝和副枝的过渡已经到了第三级,枝条之间的层次比刚买回来时分明多了,不再是乱糟糟的一团。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2022年,我把桥洞底下的填充物也撤了,这下“桥洞”才算真正见了天日,之前被挡着的空间一下敞亮了。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树长得越来越旺,桥尾的地方居然自己冒出来一小片丛枝,副枝后面也长了几株根苗,这些小枝子像是天生的点缀,给整个桩景添了不少野趣,“丛林”的感觉也更完整了。


4


2023年,这棵老鸦柿的基础骨架算是彻底定形了,之前特意留着放养的小树也开始挂果,看着它枝繁叶茂、枝头坠着小果子的样子,我知道,陪了它四年的泡沫箱可以下岗了。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泡沫箱里挪出来,栽进了水旱盆。水旱盆的布局好,能把“桥洞”和“丛林”的意境衬得更到位,整个盆景看着也更有层次,不像之前在泡沫箱里那样单调。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从2019年刚买回来修剪,到2023年换盆进阶,这四年里,树桩不光模样变了个样,更装着我每次修剪、调整时的期待,还有意外冒出新芽时的惊喜。


5


不过说实在的,这盆水旱盆景还没到最好的状态,还得再养几年。枝干的粗细得慢慢养,叶子的稀密也得再调调,那些新冒出来的小树也得让它们长自然点。


四年成长路:一颗 “过桥从林” 老鸦柿树桩的变形记。



等它整体的意境真的长开了,说不定会让人想起那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终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到时候,那“桥”像连着两岸,“丛林”像靠在江边,那种悠远又亲近的感觉,就像我和这棵老鸦柿的相处——每次剪枝、每次调角度,都是慢慢聊、慢慢磨,不用急,用心待着就行;不管养多久,这份喜欢是真的。


题材来自:小谭爱盆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