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也需清醒冷静,有没有流量,都应当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生意做好。
拉面哥隔空喊话鸡排哥。图/极目新闻
文 | 江城
拉面哥喊话鸡排哥,会是一种怎样的交流?
在这个国庆长假,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无疑是互联网的顶流。与此同时,也有网民想起了“前顶流”——4年前因“一碗拉面3块钱,卖了15年不涨价”火遍全网的“拉面哥”。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有记者探访拉面哥,在谈到鸡排哥时,他说,“他和我当初一样,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希望他以后越来越火”,并称“希望(网友)不要过度地打扰他,互相坦诚相待就可以了”。
和鸡排哥一样,拉面哥也是被网民偶然发现的草根网红。他因为拉面物美价廉而在互联网上暴得大名,随后当地也出现了和鸡排哥一样的盛况:2021年3月到村人数最多的一天有5.2万余人;堵车最严重的时候,从村里到镇上长达5公里被堵得水泄不通。
如今,拉面哥与鸡排哥隔空对话,不仅是两位草根网红的惺惺相惜,更像是一种价值传递:网红的代代出现,看似都是偶然,却也是一种必然,都是人们在认可一种诚实、朴素、努力奋斗的价值。只要这种社会心态还在,就一定会有新的网红跃入视野。
无论鸡排哥还是拉面哥,都符合这种认知。他们做着小本生意,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也都遵循着朴素的商业伦理,比如鸡排哥坚持鸡排现腌现做,拉面哥坚持拉面不涨价,他们的淳朴是类似的。
也正像拉面哥所说,他们“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夸张。这些草根网红出现后,当地涌入大量游客,地方政府也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便利。这往往会让很多旅游版图上的非热门地区迎来巨大转机。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是显然的:人们认可一位草根网红,也会爱屋及乌,认可一个充满寻常烟火的地方。
而拉面哥作为过来人,他的一些话相信对于鸡排哥也颇有启示意义。比如,他说希望网友不要过度打扰鸡排哥,因为他自己就曾深受其苦;他说“自己没卖过服装、酒水,带的货主要是农副产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这更是谨慎运用流量的经验之谈:面对泼天流量,需要更冷静的心态,清醒认识自己,也充分尊重社会期待,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变现。
其实,很多草根网红的火爆,都源于一种“平凡的价值”。而一旦在流量面前把持不住、阵脚大乱,开始背离自己的“人设”,昙花一现甚至“翻车”,也就在所难免。
但好在无论鸡排哥还是拉面哥,都没有简单将流量当做变现工具,而是继续保持了各自的本真与真诚,在实实在在做事。这其实才是长久之计,人们也期待这种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能够继续下去。当然,网友也不必额外赋予他们太多生意以外的东西,围观也要有一颗平常心。
而且,热度终究会冷却,喧嚣迟早会过去,如何去面对这种落差,可能也是这些草根网红无法回避的挑战。不过,似乎是因为草根网红现象越发普遍,他们的整体心态也在变得更加成熟,更会应对起伏。
比如除了拉面哥,最近也有媒体去探访曾经爆火的理发师晓华:她店里的价格没有变,人潮也没有那般汹涌,甚至国庆假期也能“睡到自然醒”了。晓华自己也曾表示,“比起以前,现在很自由”。
这种松弛感是宝贵的,同时也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清醒冷静看待流量,有没有流量,都应当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把生意做好。正如拉面哥所说,“互相坦诚相待就可以了”。
毕竟,无论外界如何热闹,真正能留下来的,往往不是流量,而是那份不变的真诚与踏实。热度散去之后,他们依然回到灶台或是柜台前,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处。这才是一个更完满的故事走向,相信他们自己也从中会收获更长远的人生价值。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王心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