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什么时候能稳住、实现止跌回稳?这是现在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二手房价格的环比和同比指数还在负增长,显然没到企稳的时候。
虽然近期各地救市政策力度在加大,但具体什么时候能见效,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过去三四十年里,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两次大的房地产泡沫,它们的调整过程很有参考价值。
先看美国,我们参考的是权威的美国前十大城市标准普尔 / CS 房价指数。美国上一轮房价高点出现在 2006 到 2007 年,2007 年 4 月正式进入下跌通道,直到 2009 年 5 月才触底。
之后在低点徘徊了两年多,2012 年 1 月开始缓慢回升,2018 年才回到此前的高点。疫情期间,美国靠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一线城市房价又涨了一波。从美国的经验看,房价从下跌到企稳用了 2 到 3 年,真正开始回升则花了 5 年时间。
再看日本,上世纪 80 年代房地产泡沫轰轰烈烈,1990 年 10 月达到顶峰后开始漫长下跌,直到 2004 年 1 月才触底。
2004 到 2007 年有过一波小幅上涨,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又再次下跌,2009 年 4 月后才进入缓慢回升阶段,至今整体房价仍没回到 1990 年的高点,即便东京部分区域房价近年翻倍,整体差距依然明显。
算下来,日本房价从下跌到真正回稳提升,用了 15 到 20 年。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会更像美国还是日本?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美国能较快复苏,在于其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通过市场出清、金融系统修复和后续刺激政策快速稳住了局面;日本则因为泡沫过大、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停滞等因素,陷入了长期调整。
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既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也有集中力量调控的制度优势,不太可能完全复制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路径,但两国的调整周期确实揭示了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客观规律。
除了历史参照,我们还能从资产估值的角度分析。房子本质是一种资产,内在价值主要由租金收入决定,所以可以用股票估值里的自由现金流贴现法来测算房产价值。
这种方法虽然不完美,因为房产带来的现金收入没有债券那么稳定,但它比股票更容易预测,只要抓住关键的因素,就能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我有位朋友在在上海租了套 110 平米的大两房,房东因为他收入稳定、长期租住,给了 8000 元 / 月的优惠价,市场价其实在 9000 元左右,按市场价算年租金约 10.8 万元。
这套房子目前成交价约 7.1 万元 / 平米,总价在 700 万到 800 万之间,取 700 万计算,租金回报率仅 1.54%,甚至低于国债收益率。
从租售比看,这套房子明显高估,要知道 2025 年 7 月 Numbeo 的数据显示,上海核心区租金回报率仅 1.65%,而纽约核心区达到 5.4%,差距悬殊。
我们用现金流贴现法再算一笔账。不了解此法的条友可以在网络上搜一下具体算法,此处仅具体参考。
假设未来十年租金平均每年增长 3%(不是每年都固定涨 3%,有可能是五年一共涨 10%,平均下来每年就是 3%),折现率按照 6% 来计算。
这个 6% 是有依据的: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是 1.8%,我们按 2% 来算,再加上因为房产不好卖而产生的溢价,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溢价,6% 是比较合理的数值。
至于十年后的情况,考虑到中国 GDP 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我们仍按 3% 的租金增速和 6% 的折现率计算。
把这些参数代入公式,对应的合理租售比是 3%,这套房子的内在价值约为 360 万,而当前成交价是 700 万,即便相比 2021 年 1000 万的高点已经下跌不少,高估依然严重。
可能有人会质疑参数设置,但即便调整得更乐观,结果也不会差太多。比如把租金年增速提高到 5%,折现率降到 5%,算出来的内在价值也远低于当前售价。这说明从估值角度看,这类房子还有不小的下跌空间。
当然,估值只是参考,实际房价还受政策调控、区域配套、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一线城市核心区因为教育、医疗等资源集中,房价抗跌性会更强,但这并不改变整体高估的事实,只是调整节奏可能更平缓。
综合来看,一线城市二手房要实现止跌回稳,需要满足两个核心条件:一是房价跌到与租金收入匹配的合理估值区间,二是市场预期得到根本改善,包括对经济前景、收
入增长的信心恢复。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都还没达到,所以短期内止跌的可能性不大。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往往是漫长且复杂的,既不要对短期反弹抱有幻想,也不必过度恐慌。理性分析历史规律和资产价值,才能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