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阻挠失败后,洪秀柱将赴大陆出席九三阅兵,另一边,英国涉台措辞也变了。这两件事抛出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为什么在民进党百般阻挠甚至威胁“查办”的情况下,洪秀柱仍选择前往北京?第二,英国防长前脚还在喊着要介入台海,后脚又改口“媒体报道错误”,这说明了什么?

距离九三阅兵只剩一天,岛内的政治氛围却异常紧张。民进党当局为了阻止阻挠台湾同胞参加九三阅兵,直接威胁要依法查办。显然,这套说辞就是民进党为了维系一己私利而制造的政治恐吓。因为在普通台湾民众看来,抗战胜利80周年本来就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台胞为抗日牺牲无数,台湾光复更与这场胜利紧密相关。

李家超率360人代表团出席九三阅兵

按理说,台湾各界代表出席纪念活动,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但民进党却要把这种合情合理的行动,硬生生扭曲成“替大陆背书”,这背后藏着他们难以启齿的政治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两个方向。一方面,民进党对“台独”叙事的依赖,让他们不能容忍岛内有人在国际场合与大陆站在一起,否则就等于戳破了所谓“抗中保台”的政治戏码。

另一方面,赖清德政府民调低迷,两次罢免失败,已经把自己逼进政治孤立的境地,他们急需在对大陆的强硬姿态上刷存在感,才能稳住基本盘。于是,洪秀柱去北京,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叛徒”,成了必须打击的对象。

然而,政治的真相恰恰在这种紧张反应中暴露出来。国台办明确回应称,台湾同胞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秉持民族大义的表现,堂堂正正无可非议。民进党当局的阻挠与威胁,不仅显得心胸狭隘,更折射出他们在民族立场上的失位。换句话说,民进党越是拼命阻挠,越说明他们害怕台湾社会看见另一种叙事,两岸关系从来不应被锁死在对抗的死胡同里,真正能让彼此找到共同点的,只有民族大义。

李家超率360人代表团出席九三阅兵

与此同时,台海局势并不只是岛内政治的较量,更是域外势力博弈的投射。上个月,英国防长希利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放话,扬言英国随时准备介入台海冲突,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姿态。可没过多久,他在东京接受采访时就改口,说报道“完全错误”,并强调英国会在合作领域与中国合作。表面看,这是一次文字游戏的修补,实际上却是英国在现实面前的退缩。

原因很简单,英国不是美国,它没有足够的实力单独在亚太地区硬碰硬。台海问题在英国的战略盘算里,更多是用来讨好美国、拉近与日本关系的外交筹码。但真要摊牌,伦敦心里清楚,介入台海意味着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成本,而英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无力承担与中国对抗的代价。因此,英防长的口风转变,并不是记者写错,而是他们自己发现走得太远,不得不收回来。

这恰好与台湾岛内的情势形成对照。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必须表现得“很硬”,可硬的只是口号,背后却越来越虚。洪秀柱等人敢于奔赴大陆,本身就是对岛内虚伪叙事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现实主义选择。台海问题最终要靠两岸自己面对,而不是寄望于美国或英国的口头承诺。英国的改口正是一个鲜明的提醒,外部势力说得再响,最终也会根据自身利益调整立场,真正要为台湾未来负责的,还是台湾自己。

李家超率360人代表团出席九三阅兵

历史不会因为政治口号而被抹去。80年前的抗战胜利,不仅让中华民族赢得独立,也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今天的九三阅兵,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洪秀柱选择出席,是因为她知道民族大义比政治口号更重要。相比之下,民进党当局拿历史开刀,仅仅只是为了眼前的选票。但这种逆势而为的做法,终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