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纯电产品矩阵的爆款终于来了。
9月26日,理想i6正式上市,并于9月27日开启交付。在上市当天后续直播中,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透露,该车上市5分钟大定就突破了1万台,累计大定数量超过2万台。
在上市发布会进行时,新车新技术来到了上海某理想门店,尽管是工作日,但店内仍有不少i6的意向客户在店内看车;而当i6正式售价公布时,理想销售人员甚至集体欢呼,预判这款新车“要爆”。
虽然是7天可退的大定,但理想i6基本已经预定了爆款的身份。
爆单的原因也很简单,i6有着堪称理想汽车所有产品里最强的性价比。23.98万元起售的i6不仅有着全系标配的87.3kWh宁德时代动力电池、3米的轴距,还有着同级少有的电吸门、双腔空悬和带压缩机的冷暖箱。就舒适性和亮点配置而言,i6几乎可以直接看齐售价高10万元的理想i8,更是远超价位接近的特斯拉Model Y。
即便是和自家指导售价相同的增程产品理想L6相比,i6着更长的轴距,更好的电池配置(全系宁德时代VS宁德时代、欣旺达混装),同时i6还有L6没有的空气悬架、冰箱彩电,智驾和算力也明显领先(理想AD Max VS AD Pro)。
有不少分析认为,i6仅推出一个版型,并且这样的售价入市,是受到了i8上市不及预期的影响。客观来说,i6和i8上市时间差了不到2个月,让前备箱,空悬等配置从无到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最有可能的是,基于i8的经验,i6在上市前“灭”掉了一系列的版型,甚至可能是直接顶配的配置略微调整后来当标配卖。
但在这背后,理想汽车必然背负了巨大的压力。首先,高配变标配会对于毛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取消早期准备的部分物料、供应链定点等,也会带来一部分财务的损失。
譬如i6申报时电池是宁德时代和欣旺达,上市时是全系宁德,那么对欣旺达的电池定点或许会产生一笔违约的费用(当然也有消息称,i6宣传的是今年全系标配宁德时代,这为以后i6混装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留下了潜在的可能,但后续改混装会给理想带来巨大的舆论风险)。
以24.98万元的指导售价入市(如今还有1万元的首销优惠),堪称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着最强性价比的i6会是理想未来产品策略和定价体系的“基准之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理想旗下的产品矩阵的配置定义和定价,有极大可能依据i6的定价和定位来进行重新的梳理和调整。
譬如理想的主销产品理想L6。
才推出智能焕新版的L6不太可能在今年内换代或者大改款,但空间、智能化等核心配置被i6明显超过之后,L6短期内或许会释放出更大的优惠空间,以价格差异来增加自己和i6的区隔,维持销量规模。在未来的换代改款中,L6要么保价增配,将自己的配置拉到和i6一致甚至更高的水平,要么就是直接降低指导售价,保持竞争力;同时随之而来会是L7、L8等全系列产品以i6为基准,来进行相应的价格、配置调整。
做出这样判断的背景在于今年理想汽车整体疲软的表现。
在一大批“类理想”的产品上市后,理想L系列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了走弱的情况,今年前8个月,理想汽车销量为26.3万辆,同比下降达8.6%。同时理想汽车的月销量出现了逐月下滑的情况,6月销量为3.6万辆,7月降至3.1万辆,8月进一步下跌至2.8万辆。
作为新势力车企的领头羊,过去几个月里露出一点颓势的理想汽车需要大幅增加竞争力,那么以如今初步获得成功的i6为基准,重新调整产品矩阵的定价以增强竞争力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弱肉强食的存量市场,理想i6以23.98万元入市,不仅仅在给自己打样,理想汽车的一众友商们,或许也得重新思考旗下产品的定位或定价。
在车Fans的i6销售快报中提到,10个用户中有2个对比特斯拉Model Y,用户的年龄画像也比较接近;此外还会有20%的用户对比小米YU7,更多会考虑空间配置和性价比。24万元的理想i6,不仅仅让特斯拉的Model Y毛坯房看起来更加毛坯,也让购买Model Y更像是为品牌信仰充值。
YU7则更像是一款悦己的产品,和理想鲜明的家庭属性有较大差异。但必然会有一部分预算25万元上下,但需求并不明确的摇摆用户,YU7和i6对这部分用户进行争夺战。
i6的成功也彰显了中国车市的另一个已经看起来见怪不怪的情况:价格似乎取代了技术,成为汽车产品的最核心竞争力。
一度被人看衰的小鹏凭借着Mona M03重新站了起来,P7+、G7等产品打破了小鹏过去定价体系,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调整价格体系后的小鹏就准备从“ICU”进入了“KTV”,喊出了今年实现单季盈利的口号;零跑汽车则在更早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价格屠夫,以“好用不贵”为特色后,零跑已成为第二家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近两个月以来,更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重整了价格体系。
除了23.98万元拉满配置的i6爆单外,BaaS之后不到30万的蔚来ES8直接让李斌从斌子变成了斌神,好像把蔚来拖到了离开ICU的通道上;把起售价从老款的12.98万元降到新款的6.58万元后,MG4让MG名爵久违地体验了一把新车订单破万的感觉。
或许只有真正的自动驾驶或者AGI,才能结束车市这场以价格为主导竞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