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北京朝阳区的房产中介小周坐在冷清的门店里,翻着手机里的成交记录——上个月他只卖了一套房,佣金还不够覆盖房租。"要是2021年之前,我一个月能卖5套,现在连喝奶茶都要算着钱。"他叹气说。

小周的困境,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缩影。自2021年进入下行周期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了50%,新开工量暴跌75%,房价平均下跌超过30%(国家统计局数据)。更关键的是, 没人知道这场"寒冬"还要持续多久 。

就在这时,高盛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市场关注: 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在2027年触底 。这个结论不是拍脑袋来的,而是基于对全球21次房价崩塌案例的复盘——我们能从这些历史中,找到中国房地产的未来方向吗?

一、全球21次房价崩塌的"共性规律":下跌周期平均6年,伴随经济通缩

高盛的研究覆盖了1960年以来全球15个国家的21次房价崩塌(定义为房价从峰值下跌超过20%),总结出三个核心规律:

1. 下跌周期平均6年,最长18.5年

21次案例中,房价下跌的平均持续时间是6年。最短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只跌了3.25年;最长的是日本1991年泡沫破裂,持续了18.5年,成为"失去的20年"的核心诱因。

2. 高通胀、住房负担重的新兴市场,下跌更陡峭

21次案例中,房价平均下跌30.4%。最惨的是1984-1997年的南非,13年跌了55.9%;而2007-2013年的南非第二次下跌,只跌了20.2%。 关键差异在于:新兴市场如果前期住房负担能力差(比如房价收入比过高)、通胀高企,下跌幅度会更大 。

3. 房价崩塌必然伴随经济下行与通缩

几乎所有案例都显示,房地产崩溃后,经济增速会明显放缓,通缩压力上升。比如日本1991年房价下跌后,GDP增速从5%跌至1%以下,CPI连续10年负增长;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后,GDP下跌4.3%,通缩持续了2年。

二、中国房地产的"独特性":为什么我们的下跌周期可能更长?

高盛认为,中国房地产的下行周期既有全球共性,也有自身特点,这决定了 2027年触底可能是"乐观估计" :

1. 前期泡沫更大:住房投资占GDP比重远超同类国家

2014年,中国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10%,远高于人口增长率相近国家(如韩国、巴西)的6%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过度投资"问题更严重,调整所需时间更长。

2. 政策应对更谨慎:没有大规模刺激

与全球常规做法(如美国2008年的7000亿美元救市、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不同,中国的政策回应更为适度——没有大规模放水,而是通过"因城施策"(如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缓慢托底。 这种谨慎避免了泡沫进一步扩大,但也延长了调整周期 。

3. 经济结构依赖度高:房地产拖累GDP增速

2021-202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导致GDP增速下降了5个百分点(从6.1%跌至3%)。尽管政府加大了新能源、基建等领域的投资,但房地产仍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约7%),其调整进度直接影响经济复苏速度。

三、2027年触底的"乐观与悲观":房价还会跌吗?

高盛的"2027年触底"预测,基于全球平均6年的下跌周期(2021-2027年)。但考虑到中国的独特性, 有两个变量可能改变这一结论 :

1. 乐观场景:政策加码,经济复苏

如果未来两年政府出台更有力的刺激政策(如降低房贷利率、放松房企融资限制),同时经济实现企稳(如GDP增速回升至5%以上),那么房地产市场可能提前触底。比如2008年中国的"四万亿"计划,让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就实现了反弹。

2. 悲观场景:周期延长,房价再跌

如果经济复苏乏力(如出口下滑、消费疲软),或者政策继续保持谨慎,那么房地产下行周期可能超过6年。比如日本1991年的泡沫破裂,由于政策应对迟缓,下跌周期长达18.5年,房价从峰值下跌了60%。

高盛的结论是: 中国房价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当前已跌30%,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但 周期延长的风险很大 ——如果2027年还没触底,可能要等到2030年以后。

四、对普通人的启示:如何应对房地产"寒冬"?

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 2027年可能是一个"抄底窗口" ——如果房价下跌空间有限,且经济逐步复苏,此时买房的性价比最高。但需要注意:

- 避开过度投资的城市 :比如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出,房价可能继续下跌;

- 选择核心区域 :比如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地铁房,保值性更强;

- 关注政策信号 :如果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提前入场。

对于房企来说, 活下去是关键 ——减少拿地、降低负债、转型多元化(如新能源、物业管理),才能度过寒冬。比如万科2024年提出"活下去"战略,收缩房地产投资,加大物业和物流板块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

结语:房地产的"冬天",也是经济转型的"春天"

高盛的预测,不是"算命",而是基于历史规律的理性判断。中国房地产的下行周期,本质上是 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 ——从"房地产依赖"转向"科技驱动"(如新能源、人工智能)。

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尽管房地产泡沫破裂,但通过发展半导体、汽车等产业,经济实现了转型;2008年的美国,尽管次贷危机严重,但通过发展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经济重新崛起。

对于中国来说,房地产的"冬天",也是经济转型的"春天"。 当房地产不再是经济的"支柱",当科技和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才能迎来更可持续的发展 。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2027年房地产触底,你会选择买房吗?

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答案——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