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领土问题一向很严肃,寸土必争是基本原则。可在1960年,咱们和缅甸签了个边界条约,把江心坡这块2.7万平方公里的地让给了对方。这地方价值不小,有人说它能顶得上100个香港岛。
江心坡在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中间,长条形的盆地,北边挨着西藏,东边靠云南,西边是印度,南边就是缅甸。从古时候起,它就是咱们的领土。明朝时候,明成祖朱棣那会儿,明军势力大,差不多把整个缅甸都管起来了,当然包括江心坡。
后来明朝衰落,没力气管西南边了,缅甸独立出去。双方打了几仗,明军吃亏,丢了些地。清朝初期,又有清缅战争,打完后缅甸成了清朝的附属国,江心坡还在控制范围内。
到了19世纪,英国人开始殖民扩张。清朝那时已经不行了,1885年英国以什么柚木案为借口,把缅甸整个吞了。接着,他们往北蚕食,1894年和1897年签了不平等条约,划了部分边界。
1911年,英国占了片马等地,1926年完全控制江心坡。英国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抢地。二战结束后,反殖民浪潮起来了,英国人撤出缅甸,1948年缅甸独立。江心坡被缅甸的克钦邦管辖了,当地克钦族人投靠缅甸,加入建国。
新中国成立后,边境问题一大堆。缅甸知道江心坡历史上是咱们的,但他们实际管着,所以边界线一直没明确。1954年开始,中缅谈边界。周恩来总理亲自抓这事,他研究了从汉代起的资料,了解历代对边境的管辖。谈判持续几年,主要分歧在中缅边界南北两段。缅甸说北段未定,南段已定,想按英国老线走。中国坚持历史界线,得全面谈。
1956年,周恩来访问缅甸,双方初步商量。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影响了中缅谈判,印度支持缅甸的麦克马洪线主张。但中国稳住,坚持和平解决。1960年1月,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奈温在北京签了《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和《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4月,周恩来又去缅甸,继续勘界。10月1日,正式签《中缅边界条约》。
条约内容是互换土地。缅甸还给咱们片马、古浪、岗房三地,总共153平方公里。中国让出江心坡和班洪、班老等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争议地1909平方公里中,18%给中国,82%给缅甸。还废除了缅甸对勐卯三角地的永租,中国移交那块作为交换。
为什么让出江心坡?它价值高啊,全球90%的翡翠从这儿出产,还有金丝楠木,这种木头在明清时是皇家专用,珍贵得很。面积相当于100个香港,经济潜力大。但当时情况特殊。新中国刚成立,实力有限。江心坡被英国管了近百年,当地居民信仰和生活方式跟咱们不一样了。要收回,得花大力气安抚和整合,时间、金钱、精力都跟不上。
国际形势也逼人。西方国家封锁咱们,外交难搞。跟缅甸友好,是打破孤立的突破口。用小让步换大友好,体现大国风度。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亚洲国家,早就有好基础。条约签了,巩固了关系,还为以后解决其他边界问题做了样板。
后续发展呢?1961年1月,互换批准书,边界生效。联合委员会勘界,竖界碑。双方还合作剿灭边境国民党残军,中国军队越境20公里打,缅方配合,清除据点。关系进入新阶段,贸易、文化交流多。中国援建公路,缅甸代表团来表演节目。
不过,1967年关系有点波动,受国际影响。但1971年奈温访华后恢复正常。经济合作增加,边界稳定。周恩来晚年继续管外交,1972年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出席联合国会议。1976年1月8日,他在北京逝世,全国哀悼。
现在看,这决策是赚的。边界和平60多年,没大冲突。缅甸成了可靠邻居,帮咱们在东南亚站稳脚。江心坡虽富,但收回成本高,当时优先发展内部。历史看,领土互换是现实选择,不是简单亏本买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