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NASDAQ:LI;HK:02015)7月29日晚正式发布了其首款纯电家庭SUV——理想i8.但这场备受期待的发布会并未点燃资本市场的热情,反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定价、配置和未来前景的激烈讨论。投资者的疑虑与失望情绪迅速传导至二级市场,导致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市场接连遭遇重挫。
发布会亮点与争议:纯电与增程“同价”的赌注
在长达110分钟的发布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详细阐述了理想i8的产品细节。新车共推出Pro、Max和Ultra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2.1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元,将于8月20日开启交付。理想i8的核心亮点包括5C超充技术、智能驾驶升级和大空间长续航。
全系标配5C超充平台,官方宣称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直击纯电车用户的补能痛点。
Pro版搭载算力达128TOPS的地平线征程6M芯片,Max及Ultra版则采用英伟达Thor-U芯片,并承诺在第四季度通过OTA推送城市NOA功能。
同时,延续“家庭用车”定位,i8在内部空间上保持优势,并提供670公里至720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
但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其定价策略。i8的起售价与增程版的L8完全一致,这在行业内较为罕见。理想试图通过“油电同价”的策略来弥补纯电车型在补能便利性上的先天弱势,但市场对此反应不一。
投资者:战略远见还是产品失策?
发布会后,投资者社区迅速分为观点鲜明的两大阵营,其反应复杂,折射出市场对理想未来的多维考量。
部分投资者认为,虽然起售价与L8持平,但i8的配置划分显得“诚意不足”。Pro版本缺失了冰箱和后排娱乐屏,Max版本亦是如此,这种做法被批评为“PUA式营销”,意在逼迫消费者购买近37万元的顶配版。有评论称“在2025年,花35万元买一辆以‘冰箱彩电大沙发’著称的品牌,竟然没有电视,这很难理解。”
从竞争压力的角度看,投资者普遍担忧激烈的市场竞争。i8不仅要面对特斯拉ModelY和小米YU7等成熟对手,还将与即将上市的蔚来子品牌乐道L90、问界M7/M8纯电版展开正面厮杀。有观点认为:“理想的成功得益于对小米华为的学习,但是当老师自己下场,就很难差异化,并且被全面压制。”
理想的增长故事疑似出现瓶颈,部分长期投资者表达了对理想“想象空间”的担忧。他们认为,随着纯电车型i8和i6的推出,理想的产品线布局基本完成,但向上被华为问界压制,向下受到小米、零跑的挤压,品牌天花板已现,未来的高增长故事难以维系。
此外,还有投资者分析,理想管理层此前多次将市场预期拉满,例如“重回月销5万”,但实际交付数据未能兑现,削弱了投资者的信任。此次发布会未公布大定数据,也加剧了市场的悲观猜测。
但看多的投资者,仍然坚定力挺理想汽车。
支持者认为,市场过度关注“冰箱彩电”等显性配置,而忽略了i8在5C超充、VLA大模型、底盘悬挂等方面的隐形产品力。他们相信,这些优势将在用户实际体验后通过口碑发酵,实现“网上没赢过,销量没输过”的局面。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看,有观点认为,不搞“冲动式消费”、不以夸张的首销权益逼单,是理想坚持长期主义、建立用户信任的表现。i8可能是一辆“慢热型”的跑量车,其价值需要时间来验证。
部分投资者将股价暴跌归因于有预谋的做空和量化基金对负面舆情的程序化交易。他们认为,在纯电技术和补能网络上的扎实投入是理想的护城河,当前股价是“不错的买入机会”。
还有分析称,纯电车型成本普遍高于增程,理想做到“油电同价”本身就是最大的诚意。批评纯电比增程卖得贵是常态,而理想同价销售反被指责,逻辑上难以自洽。
股价大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市场的疑虑最终转化为沉重的卖方压力,理想汽车股价应声“雪崩”。
7月29日美股市场的理想汽车(LI)盘前一度上涨6%,但开盘后迅速掉头向下,最终收盘下跌6.20%,报27.38美元。全天成交额高达6.65亿美元,呈现巨大的抛售压力。
从7月30日的港股市场来看,利空情绪进一步发酵。理想汽车-W(02015.HK)早盘大幅低开,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最低触及106.50港元,市场信心遭受重创。
这场由发布会引发的股价动荡表明,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新阶段,任何一款产品的定价和策略都可能成为引爆市场情绪的导火索。理想i8究竟是开启纯电新篇章的“钥匙”,还是导致增长失速的“绊脚石”,未来几个月的交付量和市场份额变化,将是检验其成败的唯一标准。
记者:杜林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