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6月24-25日北约峰会落幕,联合声明未提及中国,日韩缺席,德国态度微妙引发关注。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度对北约盟友提出军费要求,坚持将各成员国国防支出目标提升至GDP的5%。这一要求远超多数北约国家当前水平,引发内部激烈争议。西班牙明确拒绝支持该目标,在峰会公报中,也未使用“所有盟国”同意的表述,而是用“盟国”一词,这暗示西班牙等国的抵制态度。加拿大等国也对高额军费分摊表示不满,认为美国此举是将自身战略成本强加于盟友。美国与北约其他国家在军费问题上的分歧,体现了双方利益诉求的巨大差异,也凸显北约内部矛盾正在加剧。

日韩拒绝出席后,德国带头坚决反对,北约32国联合声明没写中国


吕特和特朗普(资料图)

北约一直试图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企图把中国列为“挑战对象”。然而,北约的这一扩张行径缺乏合法性。《北大西洋公约》明确规定,北约是一个限定于“北大西洋区域”的区域性军事组织,无权干涉亚太事务。北约强行将中国纳入其所谓的“安全威胁”范畴,是对自身职责的越界,也不符合多数欧洲国家的利益。在此次北约峰会联合声明中,未提及中国,这或许是部分北约国家对北约“亚太化”战略的反思,表明北约内部对于是否要过度卷入亚太事务存在不同意见。

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依赖。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是德国汽车的重要销售市场,德国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每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可观。中国市场的需求对德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维持良好的对华经贸关系,直接关系到德国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若德国跟随北约部分国家将中国视为对立面,必然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所以,从经济层面考量,德国在涉华问题上保持谨慎态度,坚决反对在北约联合声明中无端提及中国,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近期,中欧之间外交互动频繁。中国外长将德国列为出访目的地之一,双方积极筹备中欧峰会等高层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深知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在北约峰会上反对针对中国的不当表述,是德国为营造良好中德、中欧关系氛围的积极举措。德国明白,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过度跟随美国在涉华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不仅会损害自身利益,还可能影响欧洲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地位。德国通过在北约内部的这一态度,展示其在外交政策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力求在欧美关系与中欧关系之间找到平衡。

日韩拒绝出席后,德国带头坚决反对,北约32国联合声明没写中国


默茨(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在诸多领域与日韩产生摩擦。在关税问题上,美国对日韩相关产品加征关税,冲击了日韩的出口产业。在军费分摊方面,美国要求日韩大幅增加驻日、驻韩美军军费,这给日韩带来巨大财政压力。日韩在这些问题上与美国的矛盾不断积累,使得两国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此次缺席北约峰会,是日韩对美国在一些事务上不满的一种表现,它们试图借此机会向美国表明,自身并非完全依附于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日韩意识到,过度卷入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博弈,不仅无法为自身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可能使自身陷入地区紧张局势的漩涡,损害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通过缺席北约峰会,日韩释放出追求外交自主性的信号。同时,日韩也希望借此缓和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关系。近年来,日韩在经济等领域与中国有着密切合作,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其自身发展。日韩缺席北约峰会,是它们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后,在外交策略上做出的调整,旨在减少外部地缘政治冲突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寻求更稳定的外交环境。

日韩拒绝出席后,德国带头坚决反对,北约32国联合声明没写中国


北约声明对中国只字未提,画风与往年大不同(资料图)

此次北约峰会在涉华问题上的表现,以及内部矛盾的凸显,都给北约未来发展蒙上阴影。北约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是继续充当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还是回归维护北大西洋地区安全的初衷?在欧美关系上,美国应如何协调与盟友的利益分歧,避免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美关系方面,北约是否要继续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打手”,这不仅关乎北约自身利益,也对全球战略格局有着深远影响。而在中欧关系上,欧洲国家需要思考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构建平等、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北约若不能顺应这一潮流,必然会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失去影响力,陷入更深的困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