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看看祝枝山51岁写的小楷,直逼王羲之,文徵明、唐伯虎远不及也!
2306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当年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让世人记住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风流才子唐寅。不过,这部电影把同为“江南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给“黑”了个体无完肤,以致于很多人认为他有名无实、贪赌好色,没有半点真才实学。
实际上,真实的祝枝山论才华丝毫不输于唐,而在书法领域,他比文徵明多了几分灵气与天赋,比唐伯虎又少了一些俗媚与轻浮,是真正继承晋唐宋元笔法精髓的大师,尤其是在小楷和草书领域,几乎可坐明代“头把交椅”。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明天顺六年(1461年)生于长洲(今苏州)一户书香门第。他自幼博览群书,极为聪颖,在外祖父徐有贞以及沈周、李应祯等人指点下,他诗词书画精进很快,十来岁时就是当地的神童了。
受徐、李二人影响,祝枝山主学王羲之、张旭、怀素、米芾四家,在草书与小楷上着力最多。他被誉为明代“狂草第一人”,而小楷亦是“直入晋人门庭”,得《黄庭》《乐毅》精髓。顾璘点评他:“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而且祝枝山的字还成了“明代三绝”之一:即徐祯卿的诗、沈周的画、祝枝山的书法。祝枝山晚年达到了“人书俱老”境界,用笔出规入矩而风规自远。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小楷《黄庭经》是其一生的“扛鼎之作”,也被认为是“明代最美小楷”。
这件作品写于其51岁时,用笔细腻精到、高古朴拙,开王宠小楷风格之先河。顺锋入纸,落笔后笔尖接着按压、衄挫,藏起锋芒。再调锋为中,笔速不疾不徐,点画骨肉匀称,遒劲自然,内敛而不失妍美,秀逸又不失庄重。
书写过程中有明显的轻重变化、哪怕是线条中截也有提按、粗细对比。转折处方圆并用,或圆转,或方折,收笔沉着,出勾含蓄,锋芒内敛,无大开大合与狂肆之态。《黄庭经》结字舒张开阔,略呈扁势。王羲之小楷取法于钟繇,虽对其扁方字势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完全舍弃隶意。
而祝枝山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小楷比之文徵明等人,更多了几分朴茂之气,而笔法同样丰富,所以格调更高。体势平中寓险,向右上欹斜,左右上下有轻重、收放对比,静中有动,功力十足。
祝允明的小楷既有晋人笔法与气韵,又不失个性,在“尚奇”的明代独树一帜,以他为师,可以学到较为纯正的小楷笔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