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保时捷女销冠牟女士对造黄谣者宣战”冲上热搜。她告诉九派新闻,近期发现有人用AI合成关于她的虚假视频和不良视频,很多人也电话、微信“轰炸”她,对她造成很大影响。

“我已经报警,这次事件对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还有人打电话骚扰我,朋友、同事、客户都在问我,对我名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次绝不姑息。”她说。

对此,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炫表示,该行为或侵犯牟女士肖像权、名誉权,涉事者可能还构成诽谤罪、传播淫秽物品罪。

他强调,AI造黄谣的核心是侵权者滥用技术、践踏他人权益,其本质是想通过精神控制让受害者退缩。无论是职场女性、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个体,都拥有不被虚假信息侮辱的基本权利,无需为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承担道德压力。受害女性需清醒认知,“被造黄谣”不是个人过错,而是遭遇侵害的证明;公开维权不是暴露隐私,而是捍卫尊严的正义行为。正如无数案例所证明的——沉默只会让造谣者更嚣张,而主动发声才能让更多人看清谣言的虚假性,反而能减少对自身的二次伤害。

律师:司法机关有能力锁定造谣者身份

牟女士发文。图/当事人社交媒体

【1】年初也因被造黄谣而报警

10月10日,牟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对造谣者正式宣战,“感谢所有一直信任我、支持我的粉丝和朋友。你们的声音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我不会被这些阴暗的伎俩击垮,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文中提到,“最近我和我的朋友发现,网络上出现大量利用AI技术恶意合成的虚假视频以及跟面部侧脸局部相似的不良视频,对我进行诽谤和侮辱,甚至肆意传播,泄露我的电话以及微信号,已对我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视频是百分之百伪造的,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制作的。这不仅严重侵犯了我的名誉权和肖像权,更是一种赤裸裸的网络暴力和违法犯罪行为。”

其表示,已委托律师,所有恶意制作、传播这些视频的账号和行为都已被记录在案;已报案,坚决追究所有涉案人员的民事及刑事责任;正式悬赏征集有效线索,对于提供关键证据、帮助锁定主要传播源头的朋友,将以个人名义给予重谢。

“我恳请大家,不观看、不下载、不传播这些违法内容,并积极举报。”她说。

九派新闻在其社媒观察到,今年2月4日,其也因被造黄谣而报案。

当时她发布的严正声明提到,有人盗取并占用本人照片发布在某黄色网站,底下还附了他人未露脸的恶心视频。“整个网站页面污秽不堪,极其无聊下流。我已经到派出所立案处理,警察叔叔也核实过了,有关本人的任何帖文均为虚假信息,实属假借本人照片捏造黄谣、伪造色情片中伤本人!”

公开报道显示,牟女士今年34岁,曾于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卖出170台保时捷,两次成为保时捷年度销冠。今年9月,她再度成为保时捷月度销冠,登上热搜第一。

【2】律师:或侵犯肖像权、名誉权

就此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九派新闻咨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炫。其称,在民事责任方面,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恶意合成虚假视频,使用了牟女士的面部形象,未经其同意将其肖像用于非法目的,侵犯了牟女士的肖像权。同时,造黄谣的行为导致牟女士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到损害,侵犯了她的名誉权。牟女士有权要求造谣者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在行政责任方面,该行为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相关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以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对于造黄谣者,公安机关可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等行政处罚。

在刑事责任方面,该行为或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造谣者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损害牟女士的名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此罪。

另外,视频的内容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造谣者制作的AI合成不雅视频属于淫秽物品,并且进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被造黄谣不是个人过错,而是遭遇侵害的证明”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AI技术的普及,不法分子通过AI合成技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及敲诈勒索的案件屡见不鲜、防不胜防。那么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郑炫表示,首先及时固定证据,发现被AI合成不雅视频后,要立即对相关内容进行截图、录屏,保存涉事视频、聊天记录、网页链接等,清晰记录发布时间、账号ID、浏览量等信息。如有必要,可委托律师或公证机构进行证据保全。

其次要向平台举报,通过网络平台的举报功能,提交侵权证据和个人身份证明,要求平台删除侵权视频、封禁发布者账号,防止侵权内容进一步传播。

同时要尽快报警,AI造黄谣已经属于违法行为,受害人及家属应及时报警并向警方提供保存的证据,通过警方的介入调查,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也可以寻求法律帮助,委托律师向侵权人和网络平台发送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若侵权行为造成的影响较大,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判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后,可以公开对事实进行澄清,利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声明澄清事实,说明视频是AI伪造的,让公众了解真相,避免谣言进一步传播。

他强调,切勿心存侥幸触碰法律红线。此类不雅视频绝非玩笑或猎奇,已经涉嫌违法。在技术侦查与平台协作下,侵权账号的注册信息、IP地址、传播路径均可溯源,一旦受害者报警或提起诉讼,司法机关有能力锁定相关人员的真实身份,届时不仅要面对法律制裁,还需承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并付出代价。

九派新闻记者 李杨

编辑 肖洁 任卓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